海面上波涛汹涌,一艘小船在风浪中颠簸。
船长一声令下,水手们迅速放下了一个沉重的铁器,它缓缓沉入深蓝的海水中。
随着铁器的沉落,小船渐渐稳定下来。
这个在危急时刻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器物,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角——"碇"。
一、"碇"字的正确读音和字义解释读音:【dìng】"碇"字的意思是船锚,即停泊船只用的工具。
在字形结构上,"碇"字由"石"(石字旁)和"定"组成,"石"表示其材质坚硬,"定"则暗示了它的功能是使船只固定不动。
字义:1. 作为名词,"碇"指船锚,是停泊船只的工具。
在古代,碇常由石头制成,后来逐渐发展为铁制。
2. 作为动词,"碇"表示抛锚、停泊之意。
如"碇泊"一词,就是指船只停靠在港口或岸边。
3. 在引申义上,"碇"也可比喻为依靠、凭借。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人生的归宿或精神的寄托。
二、"碇"字在古文献中的引用及含义在古代文献中,"碇"字多与航海、停泊有关。
在《诗经·商颂·长发》中有"如松茂矣,如竹苞矣,如碇奂矣",这里的"碇"被用来比喻事业的稳固和繁盛。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记载:"今夫沧海,冬夏不轻南北,而人为之犯危急,则汲汲然皆在十二,忽忽然若有亡之,然而莫不注碇下锚。
"这里生动描述了古代商人冒险航海的场景,"注碇下锚"体现了碇在航海中的重要作用。
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碇泊扬州,遑遑若跳丸。
"这里的"碇泊扬州"不仅描述了停船的动作,更隐喻了诗人漂泊不定的人生。
三、"碇"在现代应用场景在现代汉语中,"碇"字虽然使用频率不如古代那么高,但在某些特定场合仍有其独特的应用:1. 航海术语:在现代航海中,"碇"仍是重要的专业术语。
如"抛碇"指放下锚停泊船只,"起碇"则指收起锚准备启航。
2. 文学创作: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碇"常被用作比喻,形容人生的归宿或精神的寄托。
如"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碇泊之地"。
3. 科技领域:在一些科技文献中,"碇"被用来描述类似锚固作用的装置或结构。
如在建筑领域,"碇锚"指用于固定建筑结构的装置。
四、在汉字中,有哪些字是与"碇"字结构相似的?"碇"字由"石"(石字旁)和"定"组成,表明它与坚固、稳定有关。
以下是一些与"碇"结构相似的汉字:1. "矶",由"石"和"奇"组成,指突出的礁石。
与"碇"一样,常与海洋、航海有关。
2. "砧",由"石"和"占"组成,指捶打东西用的石台。
虽然用途不同,但都强调了石头的坚固特性。
3. "硕",由"石"和"页"组成,形容体积大、才学广。
这里的"石"字旁也暗示了稳重的特质。
4. "碑",由"石"和"卑"组成,指立起来的石块,用于刻写文字。
与"碇"一样,都强调了石头的永久性。
5. "磐",由"石"和"般"组成,指大石头。
这个字的意义与"碇"有相似之处,都暗示了稳固不动的特质。
6. "砺",由"石"和"厉"组成,指磨刀石。
虽然用途不同,但都体现了石头的实用价值。
7. "碎",由"石"和"卒"组成,指打破成小块。
这个字虽然与"碇"的含义相反,但结构相似。
五、"碇"的历史演变及文化意义"碇"这个看似普通的工具,实际上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古代,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碇的形状和材质也在不断改进。
最初的碇可能只是一块重石,后来演变成带有钩爪的铁制工具,这个过程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碇"常被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代表着稳定和安全,也象征着人们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在诗人笔下,"碇"往往与思乡、漂泊等主题相联系,成为抒发情感的重要意象。
此外,"碇"也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重要见证。
它的存在,不仅证明了我们祖先早已掌握了成熟的航海技术,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与外界频繁的海上交流。
从这个角度来看,"碇"不仅是一个航海工具,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
六、结语从一个简单的"碇"字,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航海工具,更是承载历史、文化的载体。
无论是在古代文献中的频繁出现,还是在现代语境下的多样化应用,"碇"字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下次当你看到或听到"碇"这个字时,希望你能想起它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到汉字的魅力。
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些承载着智慧和记忆的文字,让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