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的独特性是不可复制的。
对于大企业来说,放弃生产市场上80%的产品型号是不可能的,对于有志向的小企业来说,产能规模不大、专业化程度不高,也决定了它们无法朝奥马的方向迈进。
”作为奥马的创始人之一、奥马冰箱总裁姚友军如此来阐释历经21年发展,奥马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优势。
从一家落地在南头籍籍无名的小厂发展成为冰箱冷柜销售一亿台的全国冰箱出口冠军,奥马如何在冰箱这个红海市场中闯出一条稳健的发展之路?“百亿”奥马成为细分领域龙头背后暗含着哪些企业基因?南方+记者带着问题对姚友军进行了专访。
奥马冰箱总裁姚友军。
聚焦南头带来规模效应问:当初,奥马创始团队为什么选择落户中山南头?姚友军:奥马落地南头发展21年,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
2002年,我们从选址到落地,整个流程非常顺畅,厂区建设起步也非常快。
这是南头镇政府在政策上开足了“绿灯”,让企业能快速投产销售。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奥马也遇到过急速扩张的难题。
在扩建第三座分厂时,厂区建设周期长、短期投入大,奥马一方面面临产能翻倍扩张的需求,一方面要平衡好厂区建设周期和资金投入大的难点。
当时南头镇政府为帮助奥马快速扩产,先是以租赁方式提供厂房,解奥马燃眉之急,后续在奥马资金更宽裕、运营更健康时,将厂房出售给奥马,助力企业抓住市场机遇。
如果要谈及,奥马的创始团队为什么选择南头?第一是因为奥马的业务特点。
奥马以出口外贸为主。
既然我们要做出口,就必须靠近码头,便于运输。
从南头镇将货物运到南沙港、深圳港都非常便利,可以说南头具备很好的地理优势。
其次,作为冰箱专业ODM供应商,奥马强调聚焦效应、强调制造效率。
南头镇一河之隔就是顺德。
顺德是中国家电制造中心,早已形成了完备的家电产业链,所有配件供应商都能在这里找到。
完备的供应链就是最大的优势,不仅效率高,而且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
聚焦南头,意味着背靠供应链,意味着规模效益以及管理效率的提高。
目前奥马全部的工厂都落在了南头,这既有持续发展扩容的原因,也离不开南头镇政府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
好的政商关系,最终有利于企业投资。
一方面,南头“亲清”的政商关系让我们有信心留下发展。
早期优惠的土地政策让我们的投资降低了成本,如今聚焦南头发展,主要是因为投资南头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运营效率。
在产品出口方面,从南头到南沙港,各项政策支持让出口流程更畅通、便利。
快速通关、准时交付,对外贸依存度达到85%的奥马很重要。
奥马冰箱自动化生产线。
南方+ 李姗恒 拍摄坚持二八法则,只做销量最大的问:在长达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奥马有什么特别之处?姚友军:奥马的独特性是不可复制的。
对于大企业来说,放弃生产市场上80%的产品型号是不可能的,已经投入的厂房、设备、模具都决定了这是不可能放弃的。
对于有志向的小企业来说,产能规模不大、专业化程度不高,也决定了它们无法朝奥马的大规模低成本制造方向迈进。
奥马坚持二八原则做产品,只做销量最大的20%型号,销量不大的80%型号都可以不做。
奥马产品型号不多,运用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让模具投入少了,包括零部件数量、生产流水线的难度一下子都下来了。
与同行相比,奥马的零部件库存数量很少,生产线的难度很低,混线生产的效率很高。
因此奥马的资金流转速度也比其他企业快。
另外,奥马的采购成本低。
在行业内让效率最高和让成本最低,这是别人很难学到的。
在过去的21年间,奥马在欧洲市场的产品等级始终比对手高一个档次,对手进步我们也在进步,它学我们A+的时候我们已经做A++。
因为我们的技术路线一直领先,所以奥马的能耗升级换代一直走在最前面。
虽然奥马选择的商业模式别人可以学,做哪几种产品也可以学,但很重要的一点是竞争对手没有奥马管理团队的专业和经验,无法做到像奥马一样专业和效率极致。
奥马冰箱智慧工厂数字化运营平台。
南方+ 李姗恒 拍摄全球市场仍需要单一制造能力问:今年外贸疲软的背景下,作为国内冰箱出口龙头企业,奥马会在海外市场启动自主品牌吗?姚友军:全球冰箱市场是个红海,大家最终是靠规模和效率致胜。
基于奥马长期坚持的商业模式,未来几年奥马不会在海外市场启动自主品牌。
奥马对海外市场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要保持制造端的核心竞争力。
我想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大家对国际市场自主品牌建设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不走自主品牌道路就没有前途,这是对国际市场的复杂性缺乏了解所致。
奥马的战略定位是不同于其他公司,国外客户更青睐于选择没有自有品牌的中国制造企业做ODM业务合作。
当前不少国内冰箱企业,既在海外搭建自有品牌,也在海外做ODM(代工)订单。
产品一方面供应海外客户,一方面供给自身海外品牌的销售。
这相当于厂商与客户在海外市场同台竞技,这难免会影响客户对厂商的信任度与接受度。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定位,对于奥马来说,走出自己的道路最重要。
实际上,即使今天的富士康也没有启动自主品牌,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存在。
从全球IT制造业来看,“富士康”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编者按】向世界级湾区目标迈进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诞生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本。
南头镇作为中山市最小的镇域,面积仅28平方公里,却坐拥3家百亿级企业、8家十亿级企业、70家亿元以上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3家亿元以上企业,成为中山“亩产”最高的镇,也成为大湾区“高亩产”专业镇的代表。
在中山市南头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山分社启动中山南头民企深调研,揭秘中山南头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密码。
即日起,南方+中山频道推出“南头‘亿变’”系列报道,敬请垂注!点击进入专题>>>南头“亿变”——中山南头民企深调研【策划】张培发【统筹】何伟楠 曾艳春【采写】南方+记者 曾艳春【摄影】李姗恒【作者】 曾艳春;李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