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人生的永恒——痛悼挚友刘大为(刘大为代表作)

发布:2024-10-04 浏览:33

核心提示:黄 河刘 大 为人生的永恒——痛悼挚友刘大为作者:黄河 我一生有无数的朋友,但情同兄弟的只有两个人:长我两岁的管桦和小我一岁的刘大为。两年前刚刚送走了管桦,他的英魂还未在还乡河的竹林中散尽;今秋,又接大为突然辞世的噩耗。我仰天长叹,伏案痛哭。一而再、再而三地送亡灵,追亡魂,真令我唏嘘不尽。他过八十岁生日时,向云曾约我,同返北京附近的百花山——当年抗日战争中的旧战场,去山中野餐叙旧。而我因脚疾未能前往,不料他竟以典型的刘大为风格,匆匆弃我独去;家中的案头上,撂下一摞一摞刚刚出版的,160多万字的《刘大为文集

黄 河刘 大 为人生的永恒——痛悼挚友刘大为作者:黄河 我一生有无数的朋友,但情同兄弟的只有两个人:长我两岁的管桦和小我一岁的刘大为。
两年前刚刚送走了管桦,他的英魂还未在还乡河的竹林中散尽;今秋,又接大为突然辞世的噩耗。
我仰天长叹,伏案痛哭。
一而再、再而三地送亡灵,追亡魂,真令我唏嘘不尽。
他过八十岁生日时,向云曾约我,同返北京附近的百花山——当年抗日战争中的旧战场,去山中野餐叙旧。
而我因脚疾未能前往,不料他竟以典型的刘大为风格,匆匆弃我独去;家中的案头上,撂下一摞一摞刚刚出版的,160多万字的《刘大为文集》,扉页上的签字还墨迹末干。
这一切的一切使我陷入了难以忍受的悲痛之中......! 1943年我从后方调到冀东军区的尖兵剧社,认识了在抗日军民中小有名气的管桦刘大为,年轻气盛的我们,在懂不懂“三一律”争论中,不打不成交地结下了友谊。
从此,持续了六十二年的友谊几乎涵盖了我们的一生。
熟悉我们的同志,常把我们三人,戏称为冀东文艺战线上的“三剑客”。
更由于我和大为同姓(我本姓刘),又常被人误为亲兄弟。
在那个时代,能被人们称道,是在极其艰苦,考验意志的战火中,用勇敢,用不惜生命,用对战友的侠义,对正义事业的执着,对侵路者倔强不屈的品格而换取的!刘大为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一个侠客,一个在残酷的革命生活中,还保持了浪漫主义精神的"骑士”。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刘大为就参加了革命。
1938年秋,他在家乡冀东唐山地区参加了党领导的二十万冀东人民举行的抗日大暴动。
从此,便弃学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
幼年时,他读过大量的文学作品,从郭沫若的早期译著《屠场》、《石灰王》到苏俄的作品《铁流》,《毁灭》,《夏伯阳》——其中的人文主义和为无产者谋利益的革命主义,为他的人生注入了全新的认知,成为他追随抗日救国队伍,投入歌声嘹亮,红旗飘飘的军旅生活的动力。
后来,大为参加了肖克将军领导的八路军的挺进军,在平西、平北、冀东游击区,勇敢地参加了无数次和日本侵路者的厮杀和战斗。
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他和几位同志,办起了一张战地报《尖兵报》。
从编辑到记者,一共五人;自刻蜡板,油印出版,长城两侧的山凹是报纸的办公地,马背驮着报社所有家当。
但是,在当时的游击区,它是人们心中的一张“大报”。
多少人依着这张报纸,得到前线的消息;多少人依着这张报纸,得到了抗日精神的鼓舞。
我军攻打昌黎,大为前去作战地采访。
当时,他不顾危险,竟和攻城部队攀上了城墙,一边战斗一边采写部队的英雄事迹。
回来后,他兴奋地说,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实感真情。
他调来尖兵剧社,从事文艺创作后,我们吃住行军都在一起;又一起写歌,写诗,编剧本;你弹我唱,同台演出;亲切之情,形同手足。
一九四三年冬,我们在盘山宿营时,不幸被日寇包围。
地形复杂的盘山那时已是冰凌世界,我们不得不忍受着寒冷和饥饿,准备战斗突围,同时心中也暗暗企望,敌人进山不会成为事实。
我记得,可能是为了给自己鼓气,大为、我和其他的同志们爬到山顶,唱起了战歌。
敌人始终没有进山,可能是怕盘山有重兵埋伏,也可能是听到了我们的决一死战的歌声,被“吓“跑了。
在解放玉田的激烈巷战中,大为冒着乱飞的枪弹涂写宣传标语。
极巧的是,我正好从敌人手中缴获了一架照相机,就将他手提白灰桶,在一块雕有石狮的墙面上书写着“胜利的时候到了”的身影拍了下来。
这张保存了半个世纪的照片今天也被收入到刚出版的《刘大为文集》。
冀东是华北与东北之间重要的战略通道,因此,日寇不惜重兵在冀东地区疯狂扫荡,进行“集家并村”,烧杀搶掠,搞无人区,到处是封锁沟,地雷,碉堡,鹿柴和铁丝网。
在这样残酷的游击环境里,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生存,"保存自己,消天敌人"。
所以,即使是文艺队伍,也要一手拿笔,一手拿枪,随时准备和敌人战斗。
回想那时的我们,年轻健壮,横眉怒发,意气方刚。
而大为,更是以他突出的人格魅力,成为抗日战争中文艺战士们的骄傲。
他骁勇,在战斗中不惧枪林弹雨;他幽默,在艰苦生活中不失童真幽默;他侠义,在同志当中用真情实意结交了朋友无数。
在解放后的日子里,每当年关或节日,常有一些曾在一起战斗过的老区农民朋友从唐山,盘山,捎带着家乡的核桃大枣进城来看他。
大为他不弃寒微,不居高临下,不改诚挚坦荡,与人为善、充满情怀的美德。
他人气十足,朋友中像黄永玉,黄胄,李可染,吴作人,赵丹、李德伦、黄宗江等等,都是与他动过真情的朋友。
我见过吴作人留给大为的一个便签,上面就简直地写着:大为,快来,带小妹来吃饭吧。
大为他不卑不亢,从不屈尊媚上。
建国后,他从空军政治部调任解放军报记者。
在采写抗美援朝空战中,张积慧打下美国王牌飞行员”空中霸王”戴维斯的事迹后,媒体不发表,上边不表态。
他索性直接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请示。
终于得到总理的批准,为报道志愿军空战的消息打开了通道。
五十年代末,他曾写过一篇“迎接我们的贵宾——伏洛希洛夫访华的报导。
文中写道,我与新华社记者,登上"南昌号"军舰,驶出吴淞口迎接苏联贵宾。
我看到旭日升起,蓝色的大海铺上了一条金色的大道。
文章发表时,金色的大道被改成‘’蓝色的大道"。
他叹道,坐在编辑部办公室里,怎么能体会到蔚蓝的大海上,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颜色多彩多姿的变化呢。
这不禁使人想到,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在卫国战争的战场上,描写雨时,写过"在炮火硝烟弥漫的黑夜,电闪雷鸣映照下的紫色的雨…“我们编译时,竟将“紫色的雨”改成了“倾盆大雨‘’。
西蒙诺夫知道后,愤怒地说,要把改译的人拉到紫色的大雨中浇他一顿,让他亲身去体验一下自然界颜色的微妙。
大为走了。
他越是远去,就越令人感到他的存在。
‘’人生头白西风里,况此千山万水。
‘’晚年的他身体日渐衰老,疾病缠身,听力失聪、语言障碍,甚至吞食都发生困难。
但他坚毅地忍耐着,勤奋地忆往叙今,朴实无华地写完他人生最后的乐章。
他曾在自述中写道:我长时间地追求写作,描写我心中的英雄、战友,但我始终没有过追求权势的欲望。
人们啊,就是在这生生死死,去去来来中循环往复地轮回,逝者如斯,如斯斯矣。
然而他们所创造的无限精神财富却永远地留在了人间。
战争年代三个生死与共的战友建国后成了三个亲如兄弟的家庭(左)刘大为夫妇、(中)管桦夫妇、(右)黄河夫妇三剑客和小提琴手五十年代初管桦黄河刘大为苏志远在北京北海公园黄河(左)、管桦(右)在战争年代抗战初期,穿着缴获的日军大衣在冀东(左)刘大为、(右)黄河晚年黄河和刘大为在三亚刘大为(左)、管桦(右)在战争年代晚年管桦、刘大为在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中当嘉宾讲述冀东抗战高竹临巨浪管桦高竹临巨浪,风云吼声急,枝立风雨中,叶闪电光里,内心何平静,默然寂无声。
走进我思想的竹林 管桦 我没有任何理由 要求别人承认 我认为的美好事物 但是我以最快的脚步 走进我思想的竹林祖国颂管桦 为什么走进无边竹林的时候,总会给我一种新的喜悦和力量,挺拔雄健的气概,覆荫大地的繁枝密叶,冰雪风霜里也不曾褪色的苍翠碧绿,使我想到伟大祖国和她深藏着的一切神圣的东西。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朱德诗一首 黄河弹指四十年,又临宝塔山。
试寻旧时路,一步一留连。
——1983年随中国文联代表团重访离別四十四年的延安,于延安文艺座谈会旧址感赋五言一首志念 黄河附管桦简介: 管桦 (1921~2002)原名鲍化普。
河北丰润人。
中共党员。
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
历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副队长、队长,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九纵(4野46军)文工团副团长,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中央乐团创作员,北京市作协驻会作家。
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主席,一级教授。
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将军河》、《深渊》,中篇小说《辛俊地》,短篇小说集《三只火把》、《山谷中》,诗集《儿童诗歌选》,《管桦中短篇小说集》,《管桦文集》(六卷)等。
解放战争中曾立大功一次。
歌剧剧本《归队立功》(合作)受到冀察热辽军区通令嘉奖并荣获朱德奖章,《飞虎山故事大合唱》获国际三等奖,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及同作曲家合作的歌曲《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均获国家一等奖。
附黄河简介: 黄河(1923~2013) 河北霸州人,早年就读于河北省立师范学校,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离校参加革命。
1937年底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深造,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尖兵剧社音乐队队长,后一直在部队从事随军记者,宣传文化,艺术工作,先后任东北野战军九纵、4野46军、兵团,军区及空军文工团团长、空一军政治部副主任、空军文化部部长及空军政治部研究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早年习音乐作曲,晚年专攻书法。
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炎黄文化协会理事,中国先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及空军书法家协会副会长。
附刘大为简介: 刘大为,(1925-2004) 河北省唐山市人。
中共党员。
1938年参加革命。
1939年入党。
1939年至1940年在冀热察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十三团宣传队长、军区特务二连指导员、军区政治部干事、军区尖兵报编辑、冀热辽军区尖兵剧社文艺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华社驻东北野战军随军记者、东北野战军九纵二十七师(4野46军138师)团政治处主任、师宣传科长等职。
建国后任军委空军文化部首任文艺科长。
抗美援朝时期参加第一、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任代表兼总团文工团副政委。
《解放军报》机动记者。
总政文工团编导等职。
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冀察晋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冀热辽分会副会长。
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
第一第二届全国文代会代表。
主要作品有散文《南进路上》三联出版社出版、通讯《志愿军英雄张积慧》新华社、人民日报通稿、话剧《安第斯山风暴》(与丁里、白云亭合作)总政文工团演出、歌曲《我们的旗帜到处飘扬》(刘大为词黄河曲)抗战时期曾流传于国共两军、并入选九.一八以来名歌选、电影《水库上的歌声》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等。
作品《南进路上》曾被选入建国初期中学语文教材。
作品结集《刘大为文集》4卷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选自四十六军内部刊物[爱晚情音]2004.12.12。
向[爱晚情音]前辈致敬! 感谢[爱晚情音]主创者 后代!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细数乒乓底板“七宗最”(乒乓球底板推荐知乎)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