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着很多出奇制胜的战役,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在这些战役中,弱小的一方以弱克强,以小破大,满足了人们对于兵家最为幻想的元素,因而人们对这些出奇制胜的战役有着强烈的偏好。
《孙子兵法》的兵势篇中,“以正合,以奇胜“这句话也常被人曲解为出奇制胜的意思,但古语“以正合,以奇胜“的真正意思:不是出奇制胜,而是”分战法“!孙子所谓的“奇”不是一种偏离常规,难以捉摸的行事,而是把握住战场的形势,以分析战法来巧变应敌。
作为兵势篇中的内容,这句话讲的是将领如何把握战场形势,或者说战场的动向,也就是怎样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以正合,以奇胜”的意思是,在临兵作战上,要以堂堂正正之势对抗敌人;在交战后,及时根据战况变化,制定合理的战法,从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因为,只有当你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而不被敌人所牵制时,才能将强弱形势改变,将胜利的砝码加在自己这边,利用局部的、动态的优势顺利击败对手。
孙子说“故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这里“正”就是用堂堂正正地对抗敌人,而“奇”就是以变动的要素取胜。
这和釜底抽薪的计策有类似的,就是不要迎着敌人的强力力量去对抗,而是要设法削弱敌人的“势”,把敌人的有生力量分解开来。
“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不依靠与敌人的正面作战,而是破坏敌人所依靠的有利条件,造成己方的优势局面。
所以,要做到“以奇胜”的关键就是要牵制和调动住敌人,诱使敌人跟从我们的脚步,瓦解敌人的力量。
这样的做法,往往给人一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误解,实际上却是一种极其巧妙的分战法。
楚汉战争中,韩信与张耳挟着之前灭魏国的士气,领兵数万攻打赵国,但在进军的路上不得不停了下来。
因为通往赵国的必经之路——井陉口,十分险要,只能够单骑通过,大军行至此处,必定没有办法形成整齐的队形,十分容易被人夹击。
同时,即便能够顺利通过井陉口,后方的辎重粮草也无法及时跟上。
如果赵国绕道出击,截断粮路,汉军必定前后不继,顾此失彼。
而且,韩信和张耳的部队数量远不及赵军,想要依靠力量强行通过,击溃人数众多的赵军显然是不现实的。
赵国人完全可以构筑多层的营垒,即便汉军能节节胜利,攻城拔寨,也会在不断地消耗战中损失殆尽。
“以正合”已经是行不通了,那么有什么能够改变形式的办法吗?有的,韩信想到了采用分战法,所谓的分战法就是把战场分割成不同的部分,以一个部分占据局部的优势,带动整体的优势转化。
但韩信没有把握,因为他无法决定赵军的想法,赵国人能不能像他所想的那样,主动出战,是不能够预测得到的。
正如韩信担心的,赵国的李左车劝说赵国的成安君陈馀,希望他能拨三万人,让自己能够绕小路去截断汉军的粮草,而主力部队坚壁清野,高垒自守。
这同样也是一种分战法,通过动态的攻势,无需等待汉军主动攻击,积极主动使汉军蒙受损失。
可惜的是,陈馀固执己见,不愿意通过这样分兵的方式去对抗汉军。
历史中的记载,是陈馀因为觉得自己是义兵,不屑于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兵力单薄且又疲惫不堪,对这样的军队还避而不及,各诸侯便会认为我胆怯而随便来攻打我了”。
而我觉得陈馀更多的是打算利用自己庞大的军队直接打败汉军,从而建立自己的威信,彰显自己的能力。
其实,是陈馀自己放弃战场的主动权,将绰绰有余的部队集中在一起,认为规模庞大的赵军不需要担心汉军。
所以,在得知陈馀并不采纳李左车的意见后,韩信便放心率军径直前进,在距离井陉口扎营。
又暗中挑选两千士兵,吩咐其拿着汉军的红色旗帜,从小路潜藏到山林之中,安排他们在汉赵两军交锋的时候,趁机进入赵军的营地,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红色旗帜。
接着亲自领兵一万人背靠河水列阵,以有死无生的做法,吸引赵军主力前来交战。
果不其然,赵军看到汉军背水布阵,认为是战胜的好时机,一窝蜂便冲了上来。
韩信也将计就计,指挥士兵喊杀一段时间,便丢弃旗帜,佯装不敌,向着后方逃走。
本来就没有戒心的赵军,更是放下一切防备,不顾一切地去追击韩信的部队。
赵军没有料到的是韩信统领的部队,背水而战,不但没有丧失作战的勇气,反而被激发起了斗志,一时无法突破,只得退回营寨。
营寨却早已经被埋伏的汉军换上了汉军的红色旗帜,误以为后方已经败亡的赵军,士气一泻千里,纷纷向后逃走。
韩信趁机进军,一举俘获赵王歇,杀死陈馀。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弱小的一方以弱克强,以小破大,满足了人们对于兵家最为幻想的元素,但却不是战场的真相。
不知所措,迷茫不定的,却彰显了毫无准备的人生的不断重复。
战争是力量的对比,不是一场赌博,把胜利的希望放在虚无缥缈的或然上,没有人说他是明智的。
人生是自我的把握,不知如何去掌控,同样没有人认为他是聪明的。
人要脚踏实地,自己掌握选择的主动权。
不寄希望于出奇制胜,而是将一切将要面临的挑战,分开、化解,根据情况变化,制定合理的做法,以堂堂正正、无可阻挡的气势完成每一件事。
虽然世事无常,一切或者已经有定数,但有很多事情我们仍然可以去改变。
因为,只有当你想掌握人生的主动权,而不被诸多条件所牵制时,才能认清自己的力量,发现自己的力量。
面对困难,巧妙地变化,不要步入他人的脚步之中,而是着力做好自己看到的,所把握住的变动。
END我是吃羊文史,想带你穿越5000年,领略中外文明。
想要解锁后续精彩内容,赶快点赞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