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连岳讲过一个故事,让我印象很深刻:有个哲学家被国王判处死刑,请求缓期两年,国王问他理由。
他说:“我有奇能,两年内可教会陛下的爱马说话。
”国王欣然应允,哲学家的好友很不解,说从未听说过谁能让马说话。
哲学家答:“重点不是我能不能教会马说话,重点是这两年时间里存在很多可能。
国王可能死了,可能改变主意了,我可能死了,可能逃跑了,还有马可能真的会说话了。
”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叫人醍醐灌顶。
是啊,两年时间,藏着太多可能性。
被眼前的困难绊住脚步,迟迟不肯迈出第一步的人,留给自己的往往是无尽的等待。
只有先做再想,先上车,再调整姿势,才有可能抓住机会,逆风翻盘。
想太多,是成功路上的最大阻碍网上看到一句话很触动我:“不要过度准备,准备时间越长,越容易不战而败。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戳中了无数人的心窝子。
记得大四的时候,室友阿华为写论文,熬了好几个大夜翻看文献找灵感。
等全部看完,真正动笔的那刻,却忘了读过的内容,只得回头再翻一遍。
反反复复,一直拖到截止时间前的最后两天才匆忙提交。
而另一位室友在定好主题后边看文献边下笔,没灵感的时候再带着问题去询问导师,或是去图书馆查找资料。
这样反而写得又快又好,还被评为系里的优秀论文。
卢梭曾说:“由于过分审慎,人们对于时机就会重视不够,就会坐失良机;并且由于反复考虑,人们往往会失掉考虑的结果。
”一个人最大的谎言就是“还没准备好”。
多少人打着准备的幌子,给自己预设诸多困难,看似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实则是为自己找一个回避困难的理由。
最后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正如一句话所说:“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许多时候,在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情况下,与其期待一个完美契机的到来,不如先选择开始,说不定会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