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农村俗语“三月清明挂在前,二月清明挂在后”,“挂”是何习俗?

发布:2024-10-05 浏览:23

核心提示:在我国农村流传一句俗语“三月清明挂在前,二月清明挂在后”,也有的地方说成“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这句俗语中的“挂”是什么意思?反映了农村什么样的习俗呢?1、俗语中“挂”的意思我句俗语指的是清明节上坟扫墓,俗语中的“挂”就是“挂青”,有的又写成“挂清”,是一些农村清明节期间祭祖扫墓的另一种说法。“挂青”或者“挂清”,有的地方又习惯称为“挂白”或“插白”。也就是在清明节期间,到先人的坟头上,用柴棍挂上纸钱、纸花、纸葫芦等,挂在坟头顶上,人们称“插肚脐眼”。因为坟头的最高处,正好是先人“肚脐眼”的上

在我国农村流传一句俗语“三月清明挂在前,二月清明挂在后”,也有的地方说成“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
这句俗语中的“挂”是什么意思?反映了农村什么样的习俗呢?1、俗语中“挂”的意思我句俗语指的是清明节上坟扫墓,俗语中的“挂”就是“挂青”,有的又写成“挂清”,是一些农村清明节期间祭祖扫墓的另一种说法。
“挂青”或者“挂清”,有的地方又习惯称为“挂白”或“插白”。
也就是在清明节期间,到先人的坟头上,用柴棍挂上纸钱、纸花、纸葫芦等,挂在坟头顶上,人们称“插肚脐眼”。
因为坟头的最高处,正好是先人“肚脐眼”的上面,所以,人们称之为“插肚脐眼”。
柴棍称为“青纸棍”,所挂的纸称为“青纸”,两者统称为“青纸”。
凡是用纯粹烧纸做成的钱、纸花、纸葫芦,因为颜色是黄白色的,称为“挂白”,而用彩色纸做成的多种样式的纸钱、纸花、纸葫芦等,称为“青朵”。
挂白或挂青朵,在一些农村是有讲究的。
农村挂青通常有多种形式,家族统一在一起挂青,称为“挂大众青”,每一个支派要插一根“青纸棍”;支派一起挂青,称为“挂小众青”,每个支房要插一根“青纸棍”;以家庭或大家庭(三代以内)挂青,称为“挂私青”,每个家庭或儿子要插一根“青纸棍”。
因此,“青纸棍”代表后人“挂青”的人气。
不过,在坟头插“青纸棍”也是有规矩的,不是你想怎么插就怎么插,插哪家的坟就插哪家的坟。
一般来说,自己家的人只能插自己家的坟,包括自己祖先及其亲兄弟的坟,其他的坟就不能插,如果乱插人家的坟,别人就会生气。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塑料制品发展起来了,有些商家制作出漂亮的塑料“青纸”,挂在坟头随风飘扬,甚是好看,且不怕风雨,经历很久的一段时间都不会落下来,只是颜色褪去,有的到次年清明挂青时,上一年所插的“青纸”依然还在坟头飘扬。
这种塑料“青纸”曾经在农村扫墓中盛行一时,但是,近年来农村开始弃用塑料“青纸”,而是仍然采用传统烧纸做的“青纸”。
其中的主要是因为塑料“青纸”不容易腐烂,在地方越积越多,污染了坟地。
而传统烧纸做的“青纸”,虽然在坟头的时间不长,有的今天扫墓,有的晚上下雨,次日“青纸”落下来了。
可是这种传统“青纸”落下来后就化作泥土,不会对坟地造成污染。
还有一些人认为,塑料“青纸”不符合祭祖传统,是对祖先不敬。
当然,也有人说塑料“青纸”不化掉,祖先就得不到这些东西。
​因此,农村人挂青时使用这种塑料“青纸”的人越来越少了。
2、为何“三月清明挂在前,二月清明挂在后”?要弄清楚为什么农村会有“三月清明挂在前,二月清明挂在后”的说法,先得弄清楚清明节的来历。
我们都知道,清明节在阳历的日子相对固定,也就每年的4月5日左右,即4月4日、4月5日和4月6日之间变动。
比如,去年(2021年)的清明节阳历的日子就是4月4日,今年(2022年)的清明节阳历的日子就是4月5日。
但是,在我国农历中的变动就比较大,不仅每年的日子不固定,连月份也不固定,有清明节在农历二月的,也有清明节在农历三月的。
比如,去年(2021年)的清明节阳历的日子就是农历二月二十三,今年(2022年)的清明节阳历的日子就是农历三月初五。
如此,我国民间就有了农历上的二月清明和三月清明之说。
据考证,史学上认为我国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中一个节气的名称,到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唐代以前,还有两个比较固定日期的节日,一个是寒食节,另一个是上巳节,都在农历三月上旬,而清明节气是根据农历的推算来确定,有时在二月下旬,有时在三月上旬。
尤其是清明在三月上旬的时候,几乎与寒食节和上巳节日子非常接近。
唐代以后,人们逐渐将这两个节日融合在一起,寒食节和上巳节的民俗都集中于清明节,到后来就只有清明节了。
不过,我国少数地区,至今仍然保存了寒食节和上巳节,只是习俗与古代这两个节的习俗保留很少了,或者完全相反了。
古代的上巳节,现在很多历史研究资料说得最多的是“祓禊”,也就是在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礼,实际上,古代上巳节被称为我国民间四大“鬼节”之一,即上巳、寒食(后改为清明)、中元、寒衣四个节日。
这四个节日都与祭祀祖先有关。
《风俗通义·祀典·禊》:“巳者,祉也”, 也就是祈求福祉降临。
又传说这天是黄帝的生日,又是西王母的生日,因此,古人在上巳节到水边祭祀,既祭祀黄帝和西王母,也祭祀自己的祖先。
在长江流域,农村至今还有“三月三,九月九,没事别往河边走”,有的地方甚至说“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要往河边走”。
这种说法就如同中元节一样,中元节的这天夜晚,民间忌讳到野外行走。
只不过古代的上巳节也是不断变化的,从到河边祭祀祖先变成“祓禊”,也就是到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又祭祀祖先。
到后来就变成祓除不祥的祭礼。
再到后来,也就是晋代时候,上巳节就固定在三月初三,其风俗也演变为多种民间习俗,与祭祀古俗相去越来越远。
比如,现在我国很多农村有过三月三的习俗,男女老少有戴地菜花、用地菜熬汤沐浴、用地菜花煮鸡蛋等习俗。
也有的变成山歌会、青年情侣相会(情人节),以及各种民俗娱乐活动。
我国古代的寒食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也与上巳节一样不断演变,直到最后消失。
据史料记载,寒食节最早为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为民间所仿效,成为我国古代民间第一大祭日。
古代最初的寒食节,民间要禁火三天,最多时一个月不能在家里生火,皇家官府派人专门监督。
寒食节还有相关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这件事以后别干了!违规“挂证”将被撤销证书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