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见习记者 李全基 通讯员 李广艳 枣庄报道今年以来,滕州市级索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促进村集体增收。
全镇5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其中过100万元村达到4个。
深度挖潜聚内力。
以农村“三资”清理为契机,鼓励支持各村依据基础条件,采取“党支部+”方式,发展特色种植,增强内生动力。
前杨岗、孔楼等村通过挖掘土地资源,相继建成了樱桃、草莓等采摘基地,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
盘活资源借外力。
发挥村级土地、旧厂房等资源资产优势,实行党支部牵头,采取招商方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北杨楼、孔楼等村通过整合盘活闲置旧学校,先后招商建成玩具加工、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42家,促进了村集体和村民同步增收。
用好政策增活力。
积极争取上级扶贫、农业、水利以及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注入合作社,撬动村级资源,促进村集体增收。
水磨庄、郝屯利用扶持村集体发展资金,利用闲置的旧学校、旧村委会旧址建成了钢结构厂房,引资发展豆制品加工企业2家,年均增收7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