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地铁站”“配套设施齐全”“可随时入住”……打开某社交平台搜索“短租房”,映入眼帘的是固定格式的描述和一张张当下流行的“奶油风”房间照片。
短租房通常以天、周、月为单位计算租金,成为时下年轻人喜爱的租房方式。
近年来,在共享经济推动下,国内短租市场迅速崛起,成为新经济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在线短租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度中国在线短租市场规模突破857.59亿元。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在线短租行业市场规模236.66亿元,同比增长10.38%。
然而,蓬勃发展的短租房市场背后,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房源真实性存疑、居住环境不佳、安全保障堪忧,寻找称心如意的短租房就像“开盲盒”。
短租房客户大多是青年群体当临近毕业季和暑期,众多青年来到上海寻求职业发展机会。
在正式工作和稳定住所落定之前,短租房成为了他们理想的过渡选择。
这波周期性的人口迁移通常都会带来短租房市场的小高峰。
《2021中国城市租住生活蓝皮书》显示,城市租客中30岁以下占比超过55%,且这一群体以高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租客占比超过65%。
这些年轻人由于工作变动、旅游出行、临时过渡等多种原因,对短租房有着较高的需求。
小红书、豆瓣“上海租房”小组、微博超话、自如、闲鱼等平台都是年轻人租房找房的聚集地。
在网上浏览选定房源,联系房东后,就可以约定线下看房,签订合同。
就医和差旅也是短租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