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4月新经济表现成都排名全国第四,透露出哪些趋势和信号?(成都新经济发展)

发布:2024-10-05 浏览:48

核心提示:从暂停、重启到快进,疫情对经济造成不小的冲击,但同时也促使更多城市在转型中寻找机遇。新经济,无疑是重要机遇。今日(5月2日),财新智库和BBD联合发布《万事达卡财新 BBD 中国新经济指数》4月数据。数据显示,中国新经济指数(NEI)持续上升,4月指数为32.1,相当于新经济投入占整个经济投入的32.1%,较3月上升了0.8个百分点。而从国内城市数据来看,依照2020年4月新经济城市综合成本指数调整后的新经济总量排名,成都排名国内城市第四位,仅次于北京、重庆和上海。在复工复产走向常态,各地纷纷启动经济发展

从暂停、重启到快进,疫情对经济造成不小的冲击,但同时也促使更多城市在转型中寻找机遇。
新经济,无疑是重要机遇。
今日(5月2日),财新智库和BBD联合发布《万事达卡财新 BBD 中国新经济指数》4月数据。
数据显示,中国新经济指数(NEI)持续上升,4月指数为32.1,相当于新经济投入占整个经济投入的32.1%,较3月上升了0.8个百分点。
而从国内城市数据来看,依照2020年4月新经济城市综合成本指数调整后的新经济总量排名,成都排名国内城市第四位,仅次于北京、重庆和上海。
在复工复产走向常态,各地纷纷启动经济发展快进键的4月里,新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基于既有优势和全新形势,成都又是否找到了发展新经济的新着力点?【全国变化】新经济行业入职平均工资水平为每月11350元高于全国平均入职工资5.7%2017年起,《万事达卡财新 BBD 中国新经济指数》正式开始连续发布。
该指数包括劳动力、资本和科技三项一级指标。
根据该数据报告显示,今年4月,中国新经济指数(NEI)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其上升主要是来自于科技投入的上升。
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各地在受到疫情影响后,进一步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重视。
分行业看,该指数中占比最大的行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产业,2020 年 4 月为总指数贡献了11.8个百分点。
2020年4月,新经济行业入职平均工资水平为每月11350元,新经济行业的平均入职工资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入职工资水平5.7%。
新经济工资数据主要来自51job、智联招聘、拉钩、赶集网等数个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即对劳动力的需求工资。
从目前机场的客流量恢复率来看,4月国内城市机场客流量仍然较低,仅有年前高峰期的25%。
这说明国内跨省旅游和跨地区商务活动仍未大规模恢复。
机场客流量恢复率最高的城市是宁波和温州,恢复率分别为44.56%和39.68%。
成都的机场客流量恢复率为32.78%,暂时排在第九位。
【城市排名】4月成都新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4该数据报告专门统计了城市新经济排名情况。
其中显示,2020年4月新经济总量指数城市排名前6名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和成都。
该排序计算每个投入指标在所有城市中的排序百分位,再将百分位加权平均, 所体现的是近半年城市间新经济总量排名。
而计算了4月份新经济城市综合成本指数调整后的新经济总量排名,前六名的城市调整为北京、重庆、上海、成都、南京和深圳,成都排名第四。
【布局】给场景、给机遇,用机会造血亮眼的数据,能够很大程度折射出其背后城市的布局与筹谋。
就拿这个4月来说,成都在新经济发展领域,有两件“出圈儿”的大事备受关注。
一是4月16日,“成都先导”举行敲钟仪式正式宣布登陆科创板,这是一家典型的“新经济”企业,也是西南地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二来,则是数日前的4月29日,成都在天府绿道上举办了一场发布会——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线上线下同步发布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其中场景释放投资需求达612亿元。
此后,成都还将每月发布100个面向社会、触摸未来、链接应用的新场景和100个硬核支撑、开放兼容、彰显个性的新产品,2020年将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
事实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成都推动新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于“场景”的营造与供给。
例如仅2019年一年间就先后发布四批次“城市机会清单共计1500余条供需信息,2020年疫情期间又专门发布两次《成都新经济企业疫情防控能力清单》;再例如,“双千”发布。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成都新经济企业达36.6万户,同比增长27.6%;新经济百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5.5亿元,同比增长20%;6家企业达到独角兽标准,122家企业达到准独角兽标准;新经济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为成都连续12个季度保持8%左右经济增速提供了强劲动能。
过往的成绩亮眼,但必须承认的是,继续向前看,成都面临的是新的发展节点。
正如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所说:“这次疫情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不仅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还有城市治理能力等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建立新经济发展体制机制2.0版本,主动把握以‘新基建’、数字化转型为重点的城市发展变革新机遇。
”正因如此,成都的“双千”发布格外受瞩目。
同样是“供给”机遇与场景,但此次的“供给”再度升级,以公园城市作为成都最大的新经济场景,再构建“产业级的场景”、催生“企业级的场景”,从而形成场景矩阵。
而我们也能从中看到,城市榜单上的数字并非单纯的指标记录,透视其背后,能看到无限创新与可能。
【韧性】新一线城市成都经济最有“韧性”新经济表现不容小觑万事达卡财新 BBD 中国新经济指数,所代表的是新经济投入占整个经济投入的占比。
也就是说,从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新经济都成为了当前整个经济发展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每年的4月,都是个关键的节点。
各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释出,既是总结与布局的关键时刻,又能从各地成绩中,透视不同差异。
成都表现依然亮眼,经济“韧性”十足,能“扛”又能“打”,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5.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
虽然不免受到疫情影响,但在公布了一季度数据的7座新一线城市中,回落幅度最低。
越是在整体下行的时候,逆势增长的数据就越能显现出某一细分领域的韧性,以及潜在的机遇。
而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在新经济领域的表现,就很大程度显示了其韧性,并很大程度加强了成都整体经济的韧性。
根据成都发布的成都经济一季报显示,一季度成都远程办公、线上教育娱乐等行业发展较快,1~2月,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6%、18.9%,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3%。
闷在家里的宅经济也为成都带来机遇,线上交易与互动成为潮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这种“韧性”,既是成都第一季度面对疫情所展现的“压力”表现,也不乏是城市接下来经济发展的韧性支撑。
可以预见的是,新经济为成都经济发展带来的韧性还在加强。
例如,“双千”发布,更多新的机遇与场景源源而来;再例如,前不久,成都刚刚获批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也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了更大机遇。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编辑 刘宇鹏(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把品质 抓细节 |“英特曼杯”常州市家装施工大奖赛首次巡检落幕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