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音乐界的骨灰级粉丝,我总是对于乐器的猎奇乐此不疲!偶然看到朋友圈中一个器乐演奏视频,那个被称为乐器的东西,看起来像是缝纫机上放了一个沥水架,把大小不同的碗,整齐的排列在沥水架上!演奏的人脚踩踏板,使半浸于浅水槽中的玻璃杯盘旋转,以手指摩擦湿润的杯盘上部边缘发音。
一瞬间那梦幻而轻柔的音色就深深把我吸引住了,手指间流淌出来的声音时而甜美温柔,时而安详宁和,时而豁达绵长……玻璃琴 顿时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迫不及待踏上了对玻璃琴的猎奇之旅!通过查询,我了解到玻璃琴是美国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音乐家富兰克林发明的一种乐器,而富兰克林正是美元上那个头像人物,也是课本上雷电交加中放风筝收集电的人,更让我惊奇不已地是莫扎特、贝多芬、亨德尔都专门为玻璃琴谱过曲,可见玻璃琴在当时一定是音乐圈颇为尊贵的存在,为什么如今这件乐器却逐渐失传了,到底是什么让大家对其避而远之呢?弹奏玻璃琴 我决定利用假期去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博物馆一探究竟。
来到这所极富盛名,宾夕法尼亚州访问量最大的博物馆,我激动不已。
玻璃琴就被放置在进口圆形大厅的陈列柜里,它由大小不同中间挖孔的特制的半圆形玻璃杯组成,一个铁轴通过杯子中间的孔,将37个杯子由大到小排列组合起来,并且互相之间并不碰触。
演奏的人脚踩踏板带动铁轴转动,用手碰触杯子就能发出长短高低不同的声音。
见我停留在玻璃琴好一阵子,有个美国朋友就过来和我闲聊起来,从他口中我得知,玻璃琴被称为“天堂之音”,有人解释说是因为它的音色温柔空灵,能让临死的人忘记痛苦,将死亡变成通往天堂的甜蜜诱惑;还有一种为数最多的说法,它是被诅咒的“杀人魔琴”,能让演奏者和听众抑郁发疯,长期弹奏玻璃琴会铅中毒。
并且历史上确有其事。
玛丽安·戴维斯演奏玻璃琴的技艺炉火纯青,可以进行公开表演。
可是她进行了多年巡回演出之后,据说是由于玻璃琴悲伤的音色,她得了忧郁症,饱受折磨。
另一位玻璃琴演奏家玛丽安·基希格斯纳在39岁时死于肺炎或是和肺炎及其类似的一种疾病,据说玻璃琴在其中也起了作用。
这两种说法都只是传闻而已,让玻璃琴退出历史舞台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决定找专业人士问问,找到博物馆的服务台,将疑问说了出来。
那个白人姐姐态度非常和蔼,听说我是从中国专程来研究玻璃琴的,开始变得非常严肃谨慎,她首先在电脑上查一番,然后找出几本有关音律、声波的书,我们一起搜索着答案。
经过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来玻璃琴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仍能在街头小巷无意间发现它的踪影,尽管已不再流行,但它依然在屏幕和现实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
福尔摩斯先生回忆几十年前的一桩悬案中一位叫安的女子迷恋过玻璃琴,也曾在动画片《黑执事第二季》中出现过,还在《哈利波特》电影为插曲配乐,电视剧《断头谷》也有反映玻璃琴的桥段。
那些传闻也在科学面前不攻自破,传说中玻璃琴令人迷失的声音特质,原因是由于人类感知和定位声音的范围的方式。
当声音超过4000赫兹时,我们主要通过音量来在左右耳间进行辨别,从而通过双耳效应来确定声源位置,玻璃琴的多数音色在1000赫兹到4000赫兹这一范围。
但有部分超出这个范围,当声音超出4000赫兹,低于1000赫兹的时候,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就难以判断,并非被诅咒。
还有谣言说玻璃琴是用含铅玻璃做的,所以铅中毒威胁到了演奏者的生命。
实际上,玻璃琴演奏者从这件乐器上获得的铅还远不及他们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