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定方定圆作为方圆四象图腾认识体系的原点。
这从这个原点认识出发。
可以得到九宫之腾的变化关系体系。
如图:显而易见,这是我们曾经在以一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中,给出过的一个三焦纽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维数学坐标,是三焦纽结的两种特殊的形貌属性结构体,分为:边坐标系,际坐标系两个部分。
边坐标系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边闭合系统,际坐标系是一个三足鼎立的际发散系统。
两个系统表达的内容结构数学化后,际坐标所表达的数字属性是长、宽、高。
边坐标所表达的数字属性是勾、股、弦。
也就是说,长、宽、高是通过数学方式来表达空间的属性。
勾、股、弦是通过数学的方式来表达时间钟表的属性。
那么,我们看到的这张方圆四象图腾图被三维纽结的空间属性所表达出来的际坐标形式。
就是与数字三焦四象坐标理论体系对应的一个形貌属性。
我们可以称这个坐标为方圆四象的三维空间表示法。
所以在这个坐标系中,我们可能做到一种空间计算的效果。
并且通过这种空间的计算效果来认识数字与属性、形貌之间的一体性结构性。
为了把方圆四象图腾的三维空间坐标系的属性与形貌表达与现代数学的三维数字坐标系达成一种表示法上的共识。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介绍了一图九腾的方圆四象形貌变化体系,同样也介绍了定、动、变、通四种属性三焦四象一体化结构的三纽结。
也就是说,三维坐标的现代数学理论体系与中国的形貌图腾,属性纽结,数字、数位、数值之间形成的大体系是一致的。
在这种一致的形貌框架中,我们可以把属性字表达化,称为性字,把形貌字表达化,称为形字,把数值,数位也字化表达,称为数字。
这样,字就具有形貌表达,属性表达,数字性表达的三内容合一的功能。
我们可以把形貌表达体系中的字,都看成是数字系统:形貌字,属性字,数位字,数值字……。
也就是说中国的字,都可以说是一种形貌属性数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产生的对大自然中诸事物认识的一种数字化的表达。
我们在前面文章中曾经给出过一个数字不同进制的体系性认识的表格。
在这个表格中,展示出来的数字进制是无穷多个的。
每种进制同样是无穷无尽的。
它展示了中国语言文字体系的数学结构性。
由此可以看出,钟鼎文化时代的文字体系,是形貌属性数学基础理论三合而一而产生的字。
也就是说字的约定俗成是在数理,性理,形理三合而一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前提下产生的。
它的核心理论是天圆地方的界说,周天历度的道说。
字是在表达人类通过垒石结绳、河图洛书图腾文化归纳出来的对世界认识方法与认识结果。
所以,中国文字从绳纹,进化到甲骨文,文字的形貌性,属性,数字性体系化认识已经特别的鲜明了。
易经后,由于先天八卦的数学思想被篡改为封建天子一言堂的神权文化,数理,形理,性理的科学理论被封建天子神权天授文化断代于钟鼎文化时代。
文字的来龙去脉则成了一个谜。
所以,易经后的文字认识,多依据易经的形意原则来分析中国文字的产生。
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1、指事,2、象形,3、形声,4、会意,5、转注,6、假借。
易经后对文字的形意原则分析,已经与数学中的数字概念所形成的博大精深内涵离题太远了。
尽管易经后对文字形意原则分析离数学的数字结构性离题太远了,但是,它仍然是凑够了六气之数。
而且这六气之数相互之间的属性关联关系并不是相同的。
但是,它也具有属性数字进制的数理性,尽管它是在没有数字不同进制的属性与形貌基础上产生的。
1、指事,同样可以包括事物、人物、生物、器物四大类别。
2、象形,同样可以包括向形、相形、象形三焦关联关系的认识模式。
3、形声,同样可以包括声形音貌的抑扬顿挫,更相动薄。
4、会意,同样可以包括属性、形貌、数字所表达的理法汇集在一起的综合表达。
5、转注,同样可以包括属性道说、形貌界说认识中的司天在泉数理翻转,天干地支数法轮回。
6、假借,同样可以包括太极、阴阳、三焦、四象、五行、六气、七阶、八卦、九宫图腾来进行虚实、表里等一体化的表达。
显而易见,易经后对中国文字是形成于属性数学理论框架上的认识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属性数学性质的形象声意化的形、声、意三焦认识领域。
所以,我们把它称为非方圆四象图腾文化的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