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景太祖景炎皇帝许明(1520-1607)盛世之下景炎二年秋上京城理政宫显德殿太祖皇帝正襟危坐在龙椅之上,环视大臣。
良久开口:诸位爱卿都是前朝的忠臣,如今改朝换代,诸位大臣如果还念及前朝之恩的话,朕也不强留,有想走的现在就可以走。
大臣们闻言,正要发作却见锦衣卫伸手去拔腰间的绣春刀,正在这危急关头,大臣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齐声大喊到:臣愿誓死效忠景炎皇帝!!!皇帝听后,龙颜大悦:希望列位臣工像效忠前朝一样效忠于新朝。
次日朝会。
朝廷的各项政策都是皇帝查看各地方官的奏折内容然后在朝会上进行商议最后定下来的政策。
所以每天皇帝必须每天看奏折,以了解各地的情况。
…………景炎三年夏五月夜富丽郡淮河畔这日许明微服私访,穿着便衣视察民情。
登上一酒楼,倚栏远眺,但见歌舞升平,人们喜气洋洋,许明左手持酒杯,右手持酒壶,一杯接一杯地往嘴里送。
这时,一位身着青衫的女子登上楼梯,坐在许明对面的椅子上。
这时,许明也看见了这位女子,但是她好像哭过,脸上还有泪痕。
来龙去脉许明走向她,坐了下来,问道:这位姑娘可有什么难言之隐,一个人来这里喝闷酒?有什么心事不妨和我说说,或许我可以帮你排忧解难。
姑娘:“你能帮我吗?”许明:“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行。
”她看着眼前这个男人,也顾不上考虑别的,就说了出来:我复姓慕容,我家住在富丽郡,父母以卖花为生,虽然收入微薄,但是也足够补贴家用,可是有一天有一伙强盗闯进了我家,他们杀害了我的父母,他们还要非礼我,幸亏旁边有把剪刀刺伤了其中一个才逃脱他们的魔爪。
许明:“那你有想过报仇吗?”慕容玑(咬牙切齿):“自从那一日,我每时每刻都想报仇,奈何没有机会。
”许明:“姑娘,这件事我会帮你,你先回家歇息吧。
”加强治安次日早朝。
皇帝理政并听取六部官员的奏报,当听取刑部尚书赵长城的奏报时,还没说完就被皇帝打断。
皇帝:邢部主管司法,可是朕觉得形同虚设,朕昨日去富丽郡微服私访,竟然听说富丽郡有强盗,赵长城这是怎么回事?你不是说该郡的治理如何如何好吗?你可知这是欺君之罪?!!!赵长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这……臣……臣,实在不知道啊,是郡丞说的!许明(阴着脸):“赵长城,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路,第一,马上前往富丽郡去把这个案子查清楚,算你戴罪立功,第二,回家把脖子洗干净等着。
”此时,刑部尚书求生欲很强,跪在地上说:“臣势必查明此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许明:“如此甚好,朕为你办事方便赐你尚方宝剑和王命旗牌,如果遇到当地官员阻碍公务,出示王命旗牌,再有,就地格杀勿论!”刑部尚书:“皇上圣明,臣,告退。
”星云宫寿宁殿许明召来贴身太监,说:给朕拟旨,太监慌忙拿起桌上的毛笔蘸满了墨汁,听着皇上发布景炎朝第一道圣旨:朕昨日视察民情,听闻富丽郡治理不善,常有强盗横行,今日朝会,已令刑部尚书于今日亲赴此郡携王命旗牌和尚方宝剑到达该郡,沿途各地守卫必须放行,到达此郡,不得惊扰当地百姓,如遇到官员妨碍办公,先出示王命旗牌,若执意阻挡,刑部尚书不必请示皇帝,就地法办。
皇帝:“写完了吗?”太监:“皇上,写完了。
”皇帝:“用印吧。
”下午朝会。
皇帝一如既往地坐在龙椅上不苟言笑,下面的群臣噤若寒蝉,整个朝堂鸦雀无声……良久,皇帝才开口:宣读圣旨吧。
太监缓缓打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昨日视察民情,听闻富丽郡治理不善,常有强盗横行,故令刑部尚书持尚方宝剑与王命旗牌彻查此案,钦此!此道圣旨下到各地,大小关隘,沿途各级官员均不敢阻挡,一路行至富丽郡。
到了当地,那些官员也不寒暄客套,直接带赵长城进入了郡衙。
富丽郡郡丞进到郡衙,映入眼帘的是黄花梨的桌子椅子,当然,还有一个大肚便便的坐在椅子上呼呼大睡的郡丞。
郡衙的衙役说:“郡丞,赵大人到了。
”郡丞半睡半醒嘴里嘟囔道:天景王朝就一个姓赵的,你说的是谁?别打扰老子睡觉。
衙役:“是邢部的赵大人啊!”郡丞一听这话,马上惊坐起来,哪料一用力,他整个人朝后倒去。
郡丞(生气地):“还不快请进来?等什么呢?”衙役:“赵大人,我们老爷有请。
”当赵长城走进衙门里时,只见闻得一股冲天的酒味,肯定这个郡丞喝了不少酒。
这时,郡丞报着酒坛子睡着了。
赵长城冷笑到:“你们这个郡丞是真能睡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晚上处理政务有多繁忙呢,竟然顾不上睡觉,偏偏白天睡觉。
”衙役:“老爷,赵大人到了。
”郡丞笑着说:“赵大人怎么想起来来我这里?”赵长城:“奉旨办案,有问题吗?”郡丞:“没问题没问题,请问赵大人千里迢迢来富丽郡所为何事呀?”赵长城:“听说你们郡的治安不好,还有强盗,我来看看。
”郡丞:“哪有什么强盗啊,没有吧?”赵长城怒道:“那你的意思是皇上闲得没事干把我弄这里来专门听你打马虎眼吗?”郡丞:“赵大人息怒,先喝杯茶吧。
”赵长城:“我来查案,不喝了。
”郡丞:“对了,我去拿卷宗。
”许久,郡丞才抱着落满灰尘的卷宗出来,还吹去灰尘,恭敬地放在了刑部尚书的手边。
刑部尚书从一开始就观察到了,眼前的这个郡丞,不仅是个甩手掌柜还是个贪官,居然对百姓的死活管都不管。
回去后,刑部尚书将此事写成奏折上达天听,皇帝得知此事,龙颜大怒。
皇帝:“马上出动锦衣卫,前往富丽郡捉拿郡丞,押解到京。
”锦衣卫指挥使:“是”!一拨锦衣卫向富丽郡开拔,他们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
捉拿强盗须臾之间,锦衣卫已到达富丽郡,沿途张榜安民,捉拿强盗。
锦衣卫辗转多地,终于将强盗肃清,押送京师,富阳郡郡丞革职查办。
报仇是日夜。
许明:“慕容姑娘,这三个强盗就在这里,你现在就可以报仇。
”说着,他把一把匕首给了慕容玑。
慕容玑手握匕首,看着眼前这三个强盗,眼中喷出复仇的火焰,说时迟那时快,三个强盗被一击毙命。
慕容玑仰天大喊:“爹——娘——,女儿给你们报仇了!”设置榷场,互市景炎四年,皇帝为增加朝廷税赋,开设边贸,于景炎四年九月设立“南崖郡—马纳”边贸市场,该年年底,南崖郡地方赋税上调一千五百万两。
十月,开设“南崖郡—金石国边贸市场”,天景从金石国购买各种金属,金石国采购南崖郡香料、布匹、丝绸、茶叶等物。
景炎五年正月至三月,开设“灵武郡—金石国边贸市场”,“灵武郡—马纳边贸市场”。
十月,开设“西卫郡—支里国边贸市场。
”支里国盛产各种花卉,灵武郡有能工巧匠将花瓣放入坛中加水将花瓣碾碎,之后将花瓣捡出,装入瓶中,因水有花香,所以被人们叫做“香水。
”军事制度景炎十年,在岭北设立“岭北将军,军队由皇帝直接管辖。
”之后,又设立南崖将军,保护社稷的南大门。
景炎十二年三月六日,设立“灵武将军”,防止外邦犯边。
六月,又分封异姓王,封杜子涧为岭西王,韩郢为岭东王,周儇为岭南王,马笙为镇武王,李缪为卫东王,管辖地为卫东郡西南六百里,珮郡以南六百二十里地。
该制度灵活调整,在互市时撤销。
开科取士景炎十六年元月,天景王朝决定开科取士,全国共有二十万三千九百六十七名学子应试,至景炎十八年,入朝为官的有十四万五千七百二十人,这些学子通过殿试后,或在六部供职,或在各郡县做郡丞县令。
二月,帝龙颜大悦,颁布敕旨,大赦天下,小罪赦免,大罪推迟到秋季(正所谓“秋后问斩”)。
水至清则无鱼随着天景王朝的国力越来越雄厚,国家财政也日渐充盈,日久天长,皇帝有一日查看地方官员的奏折,发现有几个地方的财政出现赤字,其中以钟山郡、灵武郡为甚,许明看完之后触目惊心,又惊讶又生气,难怪每年朝廷拨的款各地方总是不够,原来都让六部官员层层剥削了。
皇帝对这件事大为光火,任窦奕为御史,彻查此案。
两日后,窦奕将调查结果写成奏折,由太监送至桌前,供皇帝御览。
皇帝看到奏折后更是怒不可遏,他看到的是:六部官员纵容各郡县贪墨,且每次下到老百姓口袋中只是很少的一点,之后又借口地方财政赤字往上报,一直到皇帝那里,只不过那时他仍然蒙在鼓里。
次日早朝。
许明看着奏折气得身体发抖,同时从牙缝里迸出几个字来:朕、是、可、欺、之、君、吗?底下的大臣听罢,都吓了一跳,随后议论纷纷,朝堂一下子像进了一群蜜蜂,皇帝听了更是怒火中烧,一下子抽出墙壁上的宝剑,挥剑砍向龙椅,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许明:“这些都是你们贪墨的证据,还有话说吗?”说完把奏折扔向底下的那些大臣。
户部尚书沈澜:“皇上,这肯定是有人栽赃陷害我们,这个罪我们不认!”这位户部尚书还真是头铁,死到临头了还这么硬。
皇帝冷笑:“锦衣卫!把这些人全部拉出午门打四十庭杖。
”目光又看向沈澜,这个嘴硬的,庭杖八十。
之后,皇帝又令窦奕率领锦衣卫前往这些大臣的官邸,查抄,共抄出银票二百四十万七千六百四十五万两。
窦奕窦奕,南崖郡歙桜县人,生年不知,景炎三年五月任左副都御史,同年七月兼任锦衣卫指挥使。
窦奕自幼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后来被原锦衣卫指挥使吕澍收养,教他本领。
这年六月,皇帝因此案任窦奕为左副都御史兼任锦衣卫指挥使彻查此案。
为什么皇帝选的不是别人而是他呢?选择他来办此案,正是因为他无牵无挂,不会因为怕得罪哪些大人物而有生命危险,再就是,他一直是出淤泥而不染,不管周围环境如何,他都能坚守自己的初心。
这份初心,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火都国景炎二十年四月,位于天景王朝东北方的火都国频频派兵骚扰东北边境,先是通过外交来让火都国暂停骚扰,并让外交大臣齐海派遣大臣来警告火都国不要再在东北方生事端,哪料火都国一意孤行,无视警告。
皇帝为避免火都国再次犯边,令全国进入战争状态,七个郡的兵力全部集中到卫东郡,卫东郡再抽调部分兵力到达卫北郡,以免火都国入侵卫北郡。
同时,令岭东王率兵在卫东县陈兵,火都国见天景王朝如此强大,火都国王遂修国书向天景称臣纳贡。
景炎二十二年八月,火都国国王拔拉贡去世,由于国王没有指定继承人,导致众皇子同室操戈。
为解决矛盾,火都国遣使来到天景,希望天朝派人来平息事端。
天朝外交办表示,这是你们国家的事,与我们无关。
无奈,火都国使臣只好回国。
由于天景的不干涉他国事情的原因,导致了这场夺位之争愈演愈烈。
这场夺位之争持续了三年,终于在景炎二十六年十月分出胜负,火都国王的第五子特沙伊尔最终登上国王宝座,成为火都国第二任国王。
当特沙伊尔荣登国王宝座后,天景、木华、卡斯罗三国遣使纷纷向新国王表示祝贺,并递交国书。
万国来贺景炎三十二年,天景王朝成为最强大的王朝,国富民强,诸国不可比拟。
三月四日,马纳国摄政王达里苏率领使臣对天景王朝进行为斯三天的国事访问,并加深了两国的经贸和友谊。
三月九日,金石国国王禄巴率领使团一百多人并向皇帝递交国书,从天景灵武郡出发,到达国都,与景炎皇帝进行深刻讨论,并加强双方多边合作。
三月十四日,云顶国向天景王朝称臣,并遣使与天景王朝缔结邦交。
三月二十八日,支里国遣使,并表示,支里国永远臣服于天朝,从此支里国成为天景第一个附属国。
四月,天景王朝展开穿梭外交,天景王朝外务办大臣齐海于四月初至四月十八相继访问金石国、马纳国、支里国、云顶国,并加强天景与四国的关系。
水上泽国天景三十四年四月,多地因长时间降水出现洪涝灾害,其中以南崖郡橐县为甚,由于该县人口众多,许多居民被迫爬上房顶以防被水冲走,洪水像一群咆哮的野兽,那些命大的人可以捡回一条命,没有命的便被洪水冲走。
此次事件,由地方官员写成奏折上报皇帝,一时之间,京师震动,朝野哗然。
理政宫显德殿所有大臣的意见都是赈济灾民,开设粥棚。
这个决定毋庸置疑,获得君臣一致同意。
皇帝下旨,由橐县知县负责,其余各郡县为该县赈济灾民必勠力同心,助灾民度过难关。
如粥不够,必要之下可动用国库中的粮食,另外,户部多建粥棚和临时住所,以给灾民容身之所。
秋察秋察,是天景王朝皇帝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一种方式,具体分为县察、郡察、殿察和民察。
首先说县察,就是由各郡派出专门考察政绩的官员去检查各知县的政绩,如果在任上勤政爱民,爱民如子,则可以升迁,反之则革职返乡。
县级别的官员将自己的为政举措写成简介交给郡丞,郡丞再派专人将这份简介快马递送到皇帝的书御案上,由皇帝决定官员的去留问题。
郡察,就是各郡官员将自己这一年的政绩写成简介,然后由朝廷委派专员去收取。
平均一个被朝廷下放到地方的官员增设一位右专员(副手),同时有三名侍卫保护,郡察主要是察这些郡级别的官员有没有办实事,有没有贪墨,有没有徇私枉法,且必须如实回答,回答分为笔达和口答。
之后,专员又派人将地方官员的为政举措写成资料,用八百里加急星夜送到京师,次日由皇帝御览,皇帝看完后再决定官员的去留和升降职问题。
殿察,所有的地方官员,不论大小全部进入京师,以口述的方式向皇帝奏报。
民察,朝廷以调查表的方式来询问百姓是否对地方官员所做出的政绩感到满意,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分别是甲上、甲中、甲下、乙上、乙中、乙下、丙上、丙中、丙下。
这项制度将在景炎三十六年实施。
橐县知县橐县知县,姓魏,名槲,景炎十一年生人,籍贯金山郡翠峦县,景炎十八年进士,两年后被朝廷封为橐县知县,现年二十岁,可谓是年轻有为。
景炎三十五年,秋察开始在各地方试行,次年正式实施。
青云直上,不往此生景炎三十六年秋,一年一度的秋察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的是郡察,郡察一般由朝廷派专人去往各郡县,考察各县官员的政绩,如果在任上有所建树,则可被擢升。
果然,在这次县察中,橐县知县魏槲打败各地同级官员被朝廷擢升为珮郡郡丞。
原户部尚书沈澜因贪墨罪被贬为橐县知县,一个月后被流放至南崖郡。
景炎三十七年八月六日,秋察第二阶段开始,珮郡郡丞魏槲升任金山郡郡丞,并加封为严国公,俸禄五千石。
景炎五十年,严国公、金山郡郡丞魏槲因风寒去世,享年五十九岁,死后追封文忠侯。
其子魏涛承袭严国公爵位。
火都国的愤怒景炎六十年,太祖许明七十八岁,火都国降而复叛。
火都国为什么背刺天景王朝,原因很简单,因为景炎二十二年,老国王拔拉贡突然去世,生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而使王朝(火都国)陷入夺位之争。
随后,火都国派人来让皇帝解决这个问题,天景王朝表示这是你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万般无奈之下火都国的人只好离开。
三年以后,老国王拔拉贡五皇子特沙伊尔登上国王宝座。
火都国新国王特沙伊尔是个暴君,动不动就滥杀无辜。
经常对周边小国发动侵略战争,周边的木华国、卡斯罗国皆臣服于火都国的淫威之下。
景炎六十二年,火都国经常越过卫北郡打草谷,不仅如此,还掠走二十万平民和工匠,让工匠为他们制造攻城器械。
此报上报朝廷,皇帝震怒,欲御驾亲征讨平火都,后被群臣所阻。
火都国的轻慢之心有人说,火都国此次进犯,是欺皇帝年事已高,以为天景进入了暮年。
是年十月,天景王朝举行大规模阅兵,阅兵完毕后,开赴战场。
两军皆列阵于前。
双方阵容首先观看天景王朝这边,率军的是卫东王李缪,他骑着高头大马手握长剑,注视着前方的火都国军队。
他想,用不了多长时间战事就会结束。
反观火都国这边,率军的正是国王特沙伊尔,他对天景王朝军队发起了进攻。
卫东王拿出望远镜看着冲过来的火都国骑兵,从容地收起望远镜下令:火箭兵出列!瞄准敌军,发射!顿时,火箭带着尾烟飞向进攻中的火都国骑兵。
此次战役,天军大获全胜。
继承人景炎六十七年,老皇帝许明手握盘龙拐杖,颤颤巍巍地坐在龙椅上问大臣该立谁为太子,一些大臣秉持着国赖长君的原则,要皇帝立长子许华龙为太子,皇帝年事已高,已经是耄耋之年。
次年,太祖许明退位,太子许华龙继承大统,以景炎六十九年为德成元年。
德成二年十月六日(1607年),景炎皇帝于寿宁宫驾崩,享年八十七岁。
许华龙尊父亲为太祖武皇帝。
景炎皇帝治下的天景王朝太祖武皇帝许明(1520年6月4日---1607年6月6日),1538年—1606年在位,共计68年。
这六十八年,太祖皇帝兢兢业业地治理着这个国家,六十八年,足以改变一个人,他发现,治理一个国家真的很难,他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位仁君。
这天景王朝,正在为了你我而耀。
景炎年间,百姓安居乐业,物阜民丰,工商业发达,不仅如此,还交好各国,设立与各个国家的边境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商人在边境与本国商人进行贸易往来。
不仅如此,景炎皇帝的文治武功也很厉害,对内加强中央集权,严格控制百官,对外,面对火都国的屡屡犯边进行了强有力的回击。
景炎皇帝二十一岁建立天景王朝,二十一岁前,他还是一个和大多数人一样逃难的一员。
他看见无数人生活在前朝暴政的阴影下,于是,他揭竿而起,喊出了那句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带着一干前朝的文武百官于废墟之上建立起一个空前强大的新王朝——天景。
称帝后,四海升平,他深知新朝初立,不能再穷兵黩武,于是施以仁政,以春风化雨般的施政方针抚平被前朝摧残的大地。
遗诏朕弱冠建元景炎,于乱世之中而生,幸得前臣辅佐开创帝业,称帝后,勘定四海,惟望黎民生于盛世强国之中以此为荣尔。
六十八年,青丝到白发,有时半夜推枕而起,抬首凝望夜空,竟觉无比凄凉。
朕死,当身化星辰,佑我天景王朝永世不衰,后继之君当勉励之。
朕为太上皇时,常与枕席为伴,有时日上三竿,闻钟声以起床。
倘若朕一睡不起,汝等莫哭,列位臣工各司其职,薄葬之,文武百官三日释服,百姓一日释服。
国丧完毕后,回归正常,勿使朕于地下担心。
这是景炎皇帝的遗诏,由礼部尚书草拟,太上皇口述,太监宣读,文武百官听罢,泣不成声。
新皇登基 景炎六十八年十月六日,许华龙即皇帝位。
德成皇帝共在位20年,在位期间勤政爱民,为天景王朝再添动力,由于皇帝年少,由太后辅佐皇帝处理朝政。
十年后,太后还政于许华龙,开始亲政。
德成十九年,第二任皇帝许华龙因积劳成疾崩于寿宁宫,终年三十二岁。
许华龙在位期间,偃武修文,百姓不知兵戈,天景王朝空前繁荣,国力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