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搭建自由探索的平台,徐汇区这所中学通过学习规划关注成长(徐汇中学校官网)

发布:2024-10-05 浏览:13

核心提示:推动教育转型、回归教育本原,上海自2011年起,启动“新优质学校”项目,引领普通公办学校探索变革路径。不挑生源、不聚资源、不以分数排名为教育追求……一所所“新优质学校”的诞生,让“家门口的好学校”从愿景走向现实,有力托举起上海市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成为上海教育的亮眼名片。自9月9日起,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新媒体平台“第一教育”共同推出“校长下午茶”节目,每周六下午14:00,邀请9所新优质学校校长走进演播室,畅聊观念与实践,分享经验与成果。在第六期节目(11月18日)中,徐汇区教育

推动教育转型、回归教育本原,上海自2011年起,启动“新优质学校”项目,引领普通公办学校探索变革路径。
不挑生源、不聚资源、不以分数排名为教育追求……一所所“新优质学校”的诞生,让“家门口的好学校”从愿景走向现实,有力托举起上海市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成为上海教育的亮眼名片。
自9月9日起,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新媒体平台“第一教育”共同推出“校长下午茶”节目,每周六下午14:00,邀请9所新优质学校校长走进演播室,畅聊观念与实践,分享经验与成果。
在第六期节目(11月18日)中,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校长丁英姿走进演播室分享:不一样的学习。
错过节目了?没关系!欢迎关注第1教育视频号有回看哦!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校长丁英姿(左)做客“校长下午茶”在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孩子们思考自己当下与未来的成长,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孩子们跟随着自己的好奇心,自由大胆地探索感兴趣的课题;孩子们塑造着自己的数字画像,智能数据告诉他们如何学习……徐教院附中是如何做到让孩子们个性闪光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丁英姿校长走进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01为孩子种下生涯规划树,让衔接更加顺畅丁英姿校长认为,六年级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又处在身心发展快速期,变化很大,学校和家长都应当重视这一时期孩子的发展。
丁校长介绍到:“生涯教育课程的前提是了解六年级新生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评价,以及六年级新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对于社会职业的认识,还有终身学习和发展需求方面的情况。
”因此学校与华师大心理教育专家合作开发了一系列调查工具,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长不太清晰,因此徐教院附中就开发了生涯教育课程,旨在让孩子们更了解自己,并思考未来。
学校还为每位学生建立了生涯成长档案袋,培养学生积极正向的自我观,关注成长的过程,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树立信心。
在学习过程的衔接指导上,徐教院附中非常注重小升初的衔接。
丁校长说到,“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心理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因此,每一个学科都编写了一本《学习指导手册》,告诉孩子们进入初中以后怎样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自主学习等等。
02给予孩子好奇的空间,用项目推进探究学习徐教院附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不仅在老师层面积极为学生搭建探究的支架,在学校层面上更是提供学生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学校与中科院、社科院、昆虫馆、科技馆等二十多家场馆院所合作,让孩子们从校内走向校外,科学家带领孩子们孵化微课题探究。
每年有数百人次学生参与微课题项目,形成项目探究报告100多项,30~40个项目获评市级奖项。
“蘑菇大王”蔡佳铭:被称为“神奇的孩子”。
他对于“上海市到底有多少种类的蘑菇”这一问题感到疑惑,因此就从城市绿化带、社区草坪、植物园、森林公园、野生动物栖息地实地探索,居然发现共90多种不同的蘑菇类型,并且把探究到的成果编写成为两本小册子,将照片、特性、生长环境介绍的一清二楚,引起广泛关注。
“驱蝇才女”沈丹琪:参加“少年爱迪生”节目。
她在暑假生活中发现现有的驱蝇方式并不能满足需要,她想:如何提取出安全环保的驱蝇剂呢?因此,她在昆虫博物馆的黄建波老师等人的帮助之下,经历多次实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成果。
徐教院还有很多这样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走在探索创新的路上……在学科教学上,徐教院附中也坚持大任务实践的方式,搭建充足的学科支架,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语文学科上的“阅读整本书”、英语学科的《校园百科全书》、美术、劳技、心理等学科综合的“我为附中代言”大项目……03老师学生“智适应”,用信息化赋能教育徐教院附中自2020年开始成为上海市信息化标杆校,启动“课程地图”平台设计,开展智慧课堂、精准评价等系统建设, 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丁校长介绍到,学校具体在课前、课中、课后、巩固练习等四个环节,探索实现大班额下因材施教的策略。
课前,学生通过课程地图平台观看校本微课,进行自主预习,完成新授课导学案;教师通过学生预习数据采集,探索备课的针对性。
课中,学生通过学伴机开展合作探究、成果分享;教师通过智能设备及时采集学习数据,改进教学预设,提升教学的高效性。
课后,教师通过智能软件数据分析及录播系统自动采集学生课堂行为数据,进行学情分析,改进教学策略,分层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后,教师通过高速扫描阅卷,及智学网大数据采集,开展基于数据的共性问题讲评和个性化的精准辅导。
学校在信息化支持学生发展方面,建立起“自适应”学习社区和校本云课程群,在此汇集基础课程、项目化课程、德育课程、社团课程,目前资源已达一千门以上。
作为线下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学校通过学分制、任务单等帮助学生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自由度个性化水平非常高。
同时通过信息化构建起学生的数字画像,形成德智体美劳多方呈现。
能够动态显示警示信号、动态呈现发展曲线,以评价每个孩子成长中的增值空间,促进全面发展。
图片由学校提供关注“第一教育”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因师施培提升教师培训获得感(育人意识)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