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有许多字极为相似,有些字仅因一点之差,意义却大相径庭,甚至仅一点之差便呈现出不同的含义。
今天,我们就来辨析两个这样的汉字——"戻"和"戾"。
戾,读音为 lì(读音:力)我们都知道“戾”字在现代汉语中是暴戾、乖张的含义,但最早并非如此。
《说文解字》中说“戾,曲也。
从犬出戶下。
戾者,身曲戾也。
”意为:“戾”,表示曲身。
字形采用“犬”作边旁,像犬从门槛下曲身钻出。
戾,就是身子曲戾。
“戾”字的秦小篆和《云梦秦简》字形,都是“户”下有一“犬”形。
户是单扇门,古代建房时均留有专供狗进出狗洞,出入均从此洞穿行。
如果犬像人一样从门口出入即被视为违背常规,不正常。
且甲骨文和《三体石经》将“戾”字写作 “立犬” ,即犬字旁加一“立”字。
立本来是人的正面形,犬像人一样站立出入大门尤其显的怪异。
因此,“戾”字的本义是以犬从门户之下曲身而会意屈曲,引申表示违背、乖张、暴虐、凶恶、罪过、灾祸等。
另外,“戾”也表示至、到达的含义。
《尔雅》有曰“戾,至也”。
《诗经》中“宛彼鸣鸠,翰飞戾天”便是此义。
比“戾”字少一点的“戻”字,读作 tì(读音:替),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
它的基本含义是.古代辎车车壁两旁可推开的门。
《说文解字》中也说“戻,辎車旁推戶也。
与下从犬者有別”。
辎车这两个字,尽管只有一点的差异,但其内涵和用法却大不相同。
我们在面对这样相似的汉字时,需要仔细辨析,以免产生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