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用电灶蒸番薯。
“妈妈的味道还在!”游客赞不绝口。
近日的海盐县文溪坞,秋高气爽,秋色斑斓,游人如织。
一到饭点,农家小院里飘来饭菜的诱人味道,不见炊烟,也无柴火味。
村民道出了缘由:这是农村的试点“电灶”。
在海盐,用秸秆、枯树枝作燃料的土柴灶将消失。
取而代之的烧饭煮菜用电灶,即方便快捷,又清洁环保。
灶头是几百年来农家一日三餐的炊具,更是村民对乡村生活的一种情怀,不能简单地一拆了之。
如何才能够让村民保留传统的土灶,而又能减少柴禾焚烧量?今年以来,国家电网海盐县供电公司推出“农家土灶柴改电,美丽乡村焕新颜”的传统土柴灶改电灶项目。
方案保留了原有农家柴灶,只对灶芯加装电能装置,电灶更安全环保,农户家中无需堆放燃料,灶台可长期保持清洁,人也不再烟熏火燎……最关键的是,电灶和土柴灶外观没有区别,改造完全没有破坏土柴灶的原样。
供电局工人教村民使用电灶。
如今,房前屋后堆放的稻草、树枝不见了,村民们在干净整洁的厨房里,煎炒蒸炸,有条不紊。
“以后烧饭,夏天不用忍受火烤,冬天吹西北风烟气不倒灌,不用明火少了火灾隐患,烧完饭菜灶台都不烫手……”村民说。
据了解,为助力“柴改电”,国电海盐公司主动为村民“量身定制”了供电方案。
通过“一站式”快速响应作业模式,从报装申请到验收接电仅需2个工作日,传统土灶就能翻身实现电气化。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农村婚丧嫁娶需要搭灶烹调食物的特点,当地还发明了一款“流动式电热灶”。
以前一排排整齐的土灶,随风飘散的柴灰都被取代,不过美味依旧。
未来,“电灶”将在文溪坞农户中逐步推开。
电灶将逐步走入海盐千万农户家中,共享清洁能源。
近年来,海盐因地制宜在全县推进电能替代项目,包括“机器换人”、“内河岸电”、锅炉“煤改电、油改电、气改电”等,淘汰高污染用能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助力全县污染整治和经济转型。
截至目前,海盐已累计推广电能替代项目48个,包括电(蓄)热锅炉项目6个、工业电锅炉6个,电窑炉项目26个、热泵项目3个、电厨炊项目4个、电动汽车项目3个等。
累计增加售电量9561.7147万千瓦时。
义乌电炉月饼。
【浙江新闻+】义亭传统手工月饼凭借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口味,受到海内外食客的欢迎。
早年,义亭沿用传统工艺制作月饼,烘焙这个环节靠的是土灶,不但费时费力还对环境造成污染,极大限制了月饼的产量。
义乌助力月饼作坊升级换代,土灶变电炉,大幅提升月饼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
“好喽。
”在一家月饼生产车间,杨阿姨麻利地抬了一屉“生”月饼放入电炉中,几分钟后一个个“土月饼”就出炉了,色泽金黄,红印加盖,皮薄酥脆。
“过去要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掌火师傅,防止月饼受热不均,现在土灶变电炉,人人都是一等一的控火高手了。
”现在,义亭“土月饼”在实现生产现代化的基础上,保留了原先的“土”,让人一看到那枚红色的方印,就涌起一阵乡愁。
开化用电能给茶叶杀青。
开化县有茶园10万余亩,以前制茶主要以烧木屑、木柴为主,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同时也影响茶叶的美观度和价格。
“柴改电”,就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通过更新设备和技术,改变传统用木柴加温杀青的工艺,取而代之用清洁的电能加温杀青。
几年来,开化县供电公司一直向当地茶叶企业普及“柴改电”制茶新技术,每年可节约木柴3000多万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959多吨,减少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为后代子孙留住了青山绿水,保护“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
(综合嘉兴日报,桐乡发布,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