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一张皮纸的诞生(一张皮纸的诞生时间)

发布:2024-10-06 浏览:22

核心提示:一张皮纸的诞生徐祯霞秦岭山中,枸树众多,因其适应性强,在哪儿都能生长,因此,秦岭的山山岭岭到处都长的有枸树。 枸树,又称“楮树”和“谷浆树”,故书中常以”楮“为“纸”的代称,称“楮墨”,又因浆汁多,又有人称它为“谷浆树”,而在我们当地,是称它为“枸树”的。 母亲说,枸树是个宝。在农村来说,确实如此,它的叶子是很好的猪饲料,而且再生能力特别强,打掉一批,会长出一批,打掉了,又长,一直到秋天打霜,叶落。果实、根、皮、浆、叶子皆可入药。而枸树的皮,则是一种非常好的造纸材料,它是当地人做皮纸的主要原料。 提到皮纸

一张皮纸的诞生徐祯霞秦岭山中,枸树众多,因其适应性强,在哪儿都能生长,因此,秦岭的山山岭岭到处都长的有枸树。
枸树,又称“楮树”和“谷浆树”,故书中常以”楮“为“纸”的代称,称“楮墨”,又因浆汁多,又有人称它为“谷浆树”,而在我们当地,是称它为“枸树”的。
母亲说,枸树是个宝。
在农村来说,确实如此,它的叶子是很好的猪饲料,而且再生能力特别强,打掉一批,会长出一批,打掉了,又长,一直到秋天打霜,叶落。
果实、根、皮、浆、叶子皆可入药。
而枸树的皮,则是一种非常好的造纸材料,它是当地人做皮纸的主要原料。
提到皮纸,这是一种韧性非常好的纸。
在昔时,人们用来做包装纸,还用它来糊窗户,做棉衣的里衬,文人墨客会将它用来写字画画,在丧事中会将它作为垫棺纸。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机器造纸设备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用纸越来越华美,越来越精致,越来越细腻,分类也越来越精细,皮纸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蜷缩在时光的剪影里。
我是在调到柞水县文化馆工作的时候,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接触到皮纸生产工艺,再度想起了昔年的皮纸。
在时代的车轮快速的旋转下,皮纸已经从我所熟悉的物事中退出好久好久了,只有杏坪镇的一个村子,还有一群人在继续生产着皮纸,而此时的他们,已经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生产着皮纸,也可以说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保留着这种传统的手工生产皮纸的技艺。
这让我又有些庆幸,最起码,这项手工技艺能够再现,没有失传,人们还可以看到传统的皮纸的生产过程,这种古老的手工生产皮纸的方法,也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它不同于现代化的造纸工艺,但是,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和伟大的发明。
生产皮纸,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采集原料。
皮纸生产的主要原料,就是枸树皮,当然,桑树皮也是可以的,但是以枸树皮皮厚浆多为最佳原材料。
初夏季节,人们将枸树皮剥下来,束成捆,一捆一捆的,准备足,才可以开始生产。
剥枸树皮,是一个精细的体力活,要一棵树一棵树的剥,在一般人的想像中,树皮咋剥呀,但是枸树就有这种特质,它纤维多,密实,一棵树,便能剥下一个整张的皮。
在剥皮的时候,先在树根处用刀割上一个小口,用手揭起树皮的一角,一点一点地撕开,在撕到两三寸长之后,可以用得上力了,就使劲用力地拉扯,会剥的人可以将枸树皮从树根处一直剥到树杈处,一直到不能再扯了,自然的断裂,当然,有的树高大,还得剥着剥着爬上树,从树上往树下倒剥,才能将整张树皮剥下来,因此,剥树皮这种活,多得男劳力来,否则,一般的女人,是吃不消的,也没有这攀上爬下的能耐。
在民间有一句话:“人要脸,树要皮。
”此话什么意思,就是人没有脸了无法活,树没有皮了,一样无法活。
可是枸树恰恰奇怪,它偏偏不同于别的树。
别的树,你将它的皮刮掉了,树就会慢慢地干涸,枯竭而死,可是枸树不一样,你将它的皮剥得光溜溜的,剩下白森森的树杆,枸树照样长枝长叶,长得生机勃勃,绿叶茂盛。
现在,在我想来,估计是枸树能够分泌一种浓密的浆汁,枸树皮被剥去之后,它分泌的浆汁就迅速地将树杆四周保护起来,形成一种隐形的保护膜,锁住水分,以至树杆仍能够保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不至于枯竭而死。
枸树的修复能力非常强,就算是将它的皮剥得光光的,它一样可以生长,而且不久,又会长出新的皮来。
自小到大,见过人们栽种很多的树,但却从来没有见过栽枸树的,可是,在秦岭山中,到处都是枸树,不一定,某一天,房前屋后,就会冒出几棵枸树,你不知道它从哪儿来,但是,它就坚定地长在了你的房前屋后。
每年的夏天,村里都有好多的男人采剥枸树皮,有的自家用,有的卖给做皮纸的人,反正,在我们周围的山山岭岭,人迹可以到达的地方,所有的枸树皮都被剥得光溜溜的,全都裸露出白亮亮的树杆,而我们这些孩子,就在这些树上,一轮一轮地采着枸叶,用它来饲养我们各家圈里的猪。
枸皮采集好后,就将它分成一小束一小束的,放在河里浸泡,泡上三到五天,一直到枸皮全部软化,将它拉回石窑边,加上石灰水,继续浸泡,目的是为了它们在火蒸的时候能够发生充分的化学反应,使其迅速蜕皮变质,成为理想的材质。
泡好之后,用铁钩将枸皮钩起,放进石窑里一圈一圈地盘起来,若大蒸馍状,封上顶,就可以开蒸了,这样,一次可以蒸到4000-5000斤的枸皮。
在蒸枸皮之前,要在石窑的底部,架一口牛头锅,装满水,像蒸馍一样,在用火蒸的同时,还要不停地从石窑侧边的小洞里往牛头锅里加水,以保证锅里时时有足够的水。
蒸时,用土将窑顶封实,目的是下面用火蒸时,可以将水蒸汽堵住,充分保持窑内的温度和湿度,让枸皮更好地软化。
用柴火日夜不停地烧上4到5天,停火3天,这3天常被称为“涡锅”,3天后,就可以出锅了。
出锅后,拉到河水里浸泡,泡上3到4天,直到用手一摸,软软的,滑滑的,就可以捞回来了,踩水,反复地踩,直到将枸树皮里的水踩干,原料的初加工才算完成。
枸皮踩干后,要放在木杵上反复地打,一直将它打成薄薄的膜状片之后,用刀切成一截一截的,放到小洞中不断地搅拌,一直要搅成浆糊状,然后将这些糊状的纸绒倒进1.2米高、2.5米见方的纸浆池子里,再用木耙在池子里不停地搅拌,一般情况下,都是两个人同时搅,搅上20分钟就差不多了,然后再拿上一个木棍,在池中快速地搅动,以使池中生泡,依靠水泡的浮力将绒纸顶出水面,然后用木板将这些绒状体挡在水池的另一面,存放起来。
再用木耙子将这些绒状体打成小块,一小块一小块地在池中拌匀后,用竹篾制成的槤子在水中有技术性地挖捞,当槤子下水时,必须与水面呈70毅左右的夹角,槤子下水,一定要稳要匀,起水时要把整个槤身均匀地浮出水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不然,晒纸就不好晒,应恰到好处才行。
当然,这种技术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够熟练的,正所谓“熟能生巧”。
槤子出水,右手托起槤尾,左手去捉槤头,把槤头按在平台这一端,右手慢慢地将槤头推向另一端,平整地放下,紧接着,右手拿起槤头,平平地、慢慢地揭起槤子,注意揭槤子的时候,一定要轻,要柔,否则,皮纸就会被撕乱。
揭纸,应该是整个皮纸制造过程中最具有技术性的一环。
这样,槤子就与纸分离了,一张成品的纸坯就成形了,然后仍旧这样,重复着一张一张地捞,一池纸料,从早到晚,大约可以捞到1000多张,它们叠在一起,也就是0.5米高,然后又用杠杆,一头吊上100多斤的石头,一头插在墙洞里,纸放在中间,靠石头的重量将纸中的水压干,第三天,就可以晒纸了。
纸压干后,分成两半,分别抱上特制的木纸架上,然后一张一张地将它分开,用纸刷子将它贴在墙上,晒干后,又从墙上揭下来,分成100张一刀的纸摞,至此,整个皮纸的生产过程才算完成。
一张皮纸,从开始泡枸树皮,到最后成纸,前前后后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就这,还不算采集枸树皮所花费的时间,现在,这在许多年青人的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在我们的幼年,皮纸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今天,写下这段文字,是对一种古老的技艺的保留,也是对幼时生活的珍藏。
此时,枸树上的果子已经红了,一个个圆润如杨梅,水红水红,闪耀在枝头,而这种在我们的幼年,垂涎欲滴的野果,现在已经无人问津了,它独自在树上成熟,枯萎,掉落,最后成了雀鸟和蚂蚁们竞相追逐的美食。
此时此景,总让时光回溯,回溯到很多年前,秦岭深处那一个一个的小村庄,一群群充满童贞的男男女女的孩子围着枸树,竞相采摘鲜红的水润润的枸树果的情景,除了那些我们无法采得着的,在我们能采得着的地方,全都被我们采得干干净净,那柔软糯甜的口味,一直弥留在我们的口中,我们嬉笑的身影,就像一股股流泉一般回荡在蓝天碧水间,多年后,仍让我们幸福着、陶醉着。
那是乡村生活中,最无与伦比的野趣! 岁月如流光,往事滋味长……选自《文化艺术报》 2018年8月17日 总第4303期 B03版 共12版责 编:陈 鑫 版 编:职 霆审 核: 梓 希 汉 兴如果你喜欢本文,请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 End >▼点击查看往期文章精选文化艺术报社——新媒体矩阵——文化艺术网 数字报 微博 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搜狐号 企鹅号 网易号刊号:CN61—32 邮发代号:51—20合作、转载等事宜联络微信:Christine121baby投稿邮箱:whysbbjb@126.com专注|深度|权威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读懂了《红楼梦》里的诗,就读懂了人生(就读懂了人生)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