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章服制度,包括冕服、弁服、一般服装、命妇之服、舄履以及军服,上次为大家介绍了冕服,下面为大家简述一下弁服和一般服装。
二、弁服弁服乃古代礼冠,是仅次于冕服的一种服饰,一般在打猎、出征和日常朝政时用。
相传为夏禹所创,为贵族男子所服。
由于弁有初加、次加、三加之分,所以弁又有区别:委貌亦称缁布冠,以黑布制成,常服;皮弁多以鹿皮制成,用于视朝,上有璂会;爵弁用细布或丝帛制成,仅次于冕,用于祭祀,有延无旒。
《礼记·檀弓上》:“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绖纣衣。
”《后汉书·舆服志下》:“爵弁一名冕,广八寸,长尺二寸,如爵形,前小后大,增其上似爵头色。
”西周服饰三、一般服装西周时期,一般服装包括玄端、深衣、袍、襦、裘等。
下面分别简述之。
1·玄端也作“元端”。
缁布礼服。
天子服之以燕居,诸侯服之以祭宗庙,乡大夫、士朝服玄端,夕服深衣。
正幅不削,端正宽大,其士之衣袂皆2尺2寸,其衣长亦2尺2寸,色黑,故名。
玄端在西周时为国家的法服,从周天子到士身份等级的人都可以穿,乃天子平时燕居之服。
诸侯祭宗庙也穿玄端,大夫、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也穿这种衣服。
诸侯的玄端与玄冠(委貌冠)素裳相配,上士亦配素裳,并用缁(黑)带佩系如裳之色的。
玄端2·深衣有的学者根据深衣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事实,认为深衣出现于东周。
实际上,我们认为,深衣虽然流行于东周,但起源于西周,只是当时并不普遍而已。
西周时,深衣多用白色麻布制成,分无彩饰和有彩饰两种,无彩饰者为缌服,有彩饰者则为朝服。
朝服用麻15升,缌则减半,但精粗不同。
在形式上为上衣与下裳连成一起的长衣服。
深衣3·袍袍也是上衣和下裳连成一体的长衣服,有表有里,中铺丝绵或绵絮,在西周时,式样为交领,直裾。
如果夹层所装的是新绵絮,则称为茧;如果装的是劣质的絮头或细碎枲麻充数的,称之为“缊”。
在西周时,袍作为一种生活便装,而不作为礼服。
军队战士也穿袍。
袍4·襦短衣,短袄。
据传为夏禹始作。
其制有单、复之分。
单襦近于衫,复襦近于袄。
西周时为平民常服。
在西周时,如果质料很粗陋的襦衣,也称为“褐”。
上衣5·裘以动物毛皮所制之衣,抑或指以鸟羽所制者。
传说黄帝时已有其物其名。
甲骨文、钟鼎文均已见其字,像毳毛在外而皮革在内之衣形。
西周时,天子祭天时穿大裘,戴冕冠,称为裘冕,为祭服中之最上品。
大裘以黑色羔皮为之,以示质朴。
大夫贵族穿锦衣狐裘,狐裘中又以白狐裘为珍贵,其次为黄狐裘、青狐裘、麛麑裘、虎裘、貉裘,再次为狼皮、狗皮、老羊皮等。
在夏、商、西周时,贫苦或隐逸者在冬天所穿的衣服也有称裘褐的。
西周时,周天子常赐予卿大夫以质地仅次于大裘名叫功裘的皮衣。
而西周时国君秋季田猎誓师时所服则为黼裘,黼裘是以羔皮与狐白制成的黑白花纹相间的皮衣。
玉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