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栾云鹏 实习生赵杉杉)一双因病痛而弯曲变形的手,却飞针走线,绣出了3米长巨幅十字绣作品——金陵十二钗。
对普通人而言,这可能是闲暇时的一种消遣,对王红丽而言,这一针一线绣出的却都是她对未来满满的渴望。
病卧炕头近二十载,如今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通过手术恢复行动能力,“哪怕跪着挪动也好。
”儿时突患类风湿,靠止疼药度日王红丽是秦皇岛市抚宁县台营镇吴家庄村人,今年37岁。
小时候,她也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厄运始于六七岁。
她的母亲陈大妈告诉记者,那年王红丽跟父母一起下地干活,突然说脚踝疼,父母赶紧带着她去医院看,医生说可能是小孩子蹦的,给开了止疼药。
“那工夫儿觉得很奇怪,(止疼药)吃上就好,不吃就疼。
而且她这症状一直在加重,先是脚踝,然后到膝盖、大腿根儿,后来又转移到手腕、胳膊肘甚至上臂,只要是关节都有毛病。
”陈大妈难过地说,后来直到王红丽七八岁时,才终于确诊是类风湿。
王红丽一家是典型的农民家庭,全靠种地维持生活。
尽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为了给她治病,那些年她的父亲和大哥没少带着她往大医院跑,昌黎、海港区,甚至石家庄,但凡听说哪里能治这个病,爷俩就背着、抱着她去求医。
“各种中药、偏方,什么都试过了,遭了不少罪,都没管事。
”陈大妈心疼地说,因为没有对症的药,那些年王红丽基本就是靠吃止疼药熬过来的,“家里条件太差,好药吃不起,她吃的都是强激素类的,一天两片。
”说到这里,老人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大哥半生未娶妻,老父抱憾离世王红丽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大哥今年已经40多岁了,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一直没能娶上媳妇。
弟弟在外出学理发的时候认识了弟妹,善良的女孩没有挑剔王家的家境,嫁进门后跟丈夫在镇上开了个小小的理发馆,勉强维持着一家三口的生计。
说起自己的兄长和小弟,王红丽就满含激动和歉意的热泪。
“我们家五口人的地,我和我妈根本种不了,都是他们兄弟和我弟媳妇三个人忙活种,忙活收,完了他们一分钱不要,所有钱都留给我和我妈。
”王红丽说,大哥农闲出去打工,农忙时还得回家种地,干不长远,所以工作很不好找,工头都不爱用。
“这些年我哥挣点钱都给我和我妈添补着用了,自己就没剩下点啥。
现在农村娶媳妇彩礼钱都要五六万,我们家啥也没有,哪家姑娘愿意来呀?”心疼完大哥,她对小弟一家也是满满的感激与愧疚,“我弟是命好,遇上了我弟媳妇,啥也不要啥也不挑,一家三口守着个那么小的理发店过活,没事还总得回来看看我们娘儿俩,有什么事都要伸手帮着干。
要不是我们拖累着,两人到城市里去打工,凭着手艺怎么也能比现在过得好吧?你不知道,他俩结婚这么多年,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房子。
”话题再转到老父亲身上,王红丽和母亲一起黯然失声。
原来,她的父亲因脑梗于去年年底过世了,老人这些年身体一直不好,但为了给王红丽治病,有点钱就都花在了女儿身上,自己的病一直硬挺着,舍不得花一分钱去诊治。
“我爸到最后都还在牵挂着我的病……”说到这里,王红丽泣不成声。
躺着绣成“十二钗”,盼有机会手术与病魔抗争的三十年里,王红丽没少吃苦头。
早些年,就有很多医生告诉她不能总吃止疼药,但疾病的疼痛让她实在离不开那些药。
吃到了20岁左右,她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变得非常糟糕,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止疼药戒了。
谁知道多年用药已经上瘾,一断药她就恶心乏力,吃喝不下,加上浑身疼得受不了,好几次她都想过要放弃。
“但我对人生还有希望,所以就咬牙坚持着,一个多月,终于成功了。
”王红丽说,那期间她有连续九天没吃下任何东西,关节疼就尽量不活动,等到关节都僵硬不会动了,也就不那么疼了。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王红丽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只能终日躺在床上,看看电视,或者给家里人织几件毛衣。
但她的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对自由行动的渴盼。
2010年前后,王红丽听弟妹说绣十字绣能够挣钱,就让她帮忙买回来开始做起了绣活儿。
因为身体不便,她只能躺在炕上举着绣布做活儿,天天从早忙到黑。
两年半的时间,3.33米长0.89米宽的巨幅作品“金陵十二钗”终于完成,之后,她又陆续绣出了财神像、弥勒佛像和毛主席像等大型作品。
近期,听说钻石画比较热销,她又开始做起了粘贴钻石画的活计。
王红丽说,现在她们家的收入,一个是每年卖玉米的两千多元,再有就是她自己的五保一年两千多元,这些钱勉强够日常开销和她们母女的医药费。
67岁的母亲现在也是一身的病,前两天刚去医院检查怀疑生了脑膜瘤。
她和大哥都惦着再给母亲去看看,可母亲说啥也不去了,怕花钱。
“我现在只有一个想法,把我的十字绣卖了换点手术钱,哪怕跪着趴着能自己活动了就行。
我就想能少拖累我妈和我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