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千仞为何会投靠金国,甘为走狗,在老版的小说中能找到一些原因。
一开始应当是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引起的,但后来更主要的则是权欲熏心,为求自身的利益不惜卖国求荣。
作者创作这号人物,以这样的设定最主要是为了对应洪七公,映衬北丐的大仁大义,促使郭靖继承北丐之志,担起民族大义事业的重任。
一.铁掌帮当年遭受的一件大事,让裘千仞对南宋朝廷失去了信心,引发了他日后的卖国行为。
在老版的小说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就是南宋朝廷曾派兵围剿过铁掌帮,铁掌帮的上代帮主上官剑南还曾因此而死。
这件事很可能就造成了后来的继任帮主裘千仞,不以民族大义事业为重,继而作出卖国求荣这样的行为。
据小说的交代,这件事全因上官剑南获得《武穆遗书》而起。
上官剑南原是韩世忠部下的将领。
秦桧当权后岳飞遭害,韩世忠被削除兵权,落职闲住。
他部下的官兵大半也是解甲归田。
上官剑南愤恨奸臣当道,领着一批兄弟在荆襄一带落草,后来就加入了铁掌帮。
不久老帮主去世,他接任帮主之位。
这铁掌帮本来只是个小小帮会,经他力加整顿,多行侠义之事,两湖之间的英雄好汉、忠义之士闻风来归,不过数年声势大振,成为江南第一大帮,在江湖上已可与北方的丐帮分庭抗礼。
上官剑南心存忠义,虽然身在草莽,却是念念不忘卫国杀敌、恢复故土,经常派遣部属在临安、汴梁等地打探消息,以待时机。
事隔多年,铁掌帮中一名兄弟与当年看守岳飞的一名狱卒交好,得悉岳飞死后遗物入官,其中有一部兵法遗书,辗转打听之下,竟得悉是在皇宫之中。
这讯息快马报到铁掌峰上,上官剑南即日尽点帮中高手,倾巢东下,夜入皇宫内苑,毫不费力的便将遗书盗了出来,当晚就持书去见旧主韩世忠。
韩世忠与上官剑南两人商谈之后,为了寻得兵书继承人,上官剑南绘了一幅铁掌山的图形,在夹层之中又藏一纸,上书:“武穆遗书,在铁掌山,中指峰上,第二指节”十六个字。
韩世忠只怕后来之人不解,又在画上题了一首岳飞的旧诗,心想这部兵法的传人若非岳飞的子弟,亦必是他旧部,自然知道此诗,当会对这画细细参详了。
之后上官剑南再入皇宫,留下图画,以便后来者据此线索而到铁掌帮取书。
上官剑南将兵书带回铁掌帮,然后在铁掌山上,大会群雄,计议北伐。
岂知南宋朝廷畏惧金人,怕此举招惹金人的再度南侵,对铁掌帮的一伙义士非但不加奖助,反而派兵围剿。
铁掌帮毕竟人少势弱,终于被打破山寨。
上官剑南身受重伤,最终死在铁掌峰上。
铁掌帮因之遭受了一次严重的创伤,势力大衰,到后来裘千仞继任帮主之后,在他的大力发展之下,才恢复了江南第一大帮往日的实力。
按照老版小说的描述,上官剑南不是裘千仞的师父,两人中间还有另一位上官帮主,应当是上官剑南的儿子,这人就是裘千仞的师父。
但不同于他师父继承上官剑南的遗志,紧守铁掌帮忠义报国、杀敌御侮的宗旨,裘千仞却不将这些大义之举当一回事,将他师父的谆谆教导抛诸脑后。
很大原因,就是当年铁掌帮的那次重创,让裘千仞对南宋朝廷已彻底心寒,失望透底了,对他们的北伐大业完全不抱希望。
在裘千仞的心目中,只有两样是最重要的,一是他的武功能够领袖群伦,二是铁掌帮能够称霸武林。
因而他大多时间是沉浸于武功之中,闭门练功,增强自身的武功。
然后大力发展铁掌帮,比如挑了衡山派,让铁掌帮再次在江南武林扬威,恢复往日的声势。
之后他又闭关潜修自己的武功,以期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中,能够夺得天下第一的名头。
上官帮主心存忠义,志图恢复,裘千仞却一心一意只潜心武学,武功越练越高,闯荡江湖,铁掌水上飘的名头威震武林。
当年华山论剑,王重阳等曾邀他参与。
裘千仞以铁掌神功尚未大成,自知非王重阳敌手,谢绝赴会,十余年来隐居在铁掌峰下闭门苦练,有心要在二次论剑时夺取“武功天下第一”的荣号。
修订版《射雕英雄传·第二十八回》假如裘千仞只是独善其身和只专注于振兴铁掌帮,他虽不能在江湖上享有太大的威名,也不致于落得一个汉奸的骂名。
但他因对朝廷的不满,后期竟投靠金国,甘为走狗,走上了一条卖国求荣之路,最终就注定只会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其实对朝廷心冷只是表面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因他的利欲熏心引起的。
二.受手下的煽动和挑唆,利欲熏心的裘千仞最终走上了卖国求荣的走狗之路,注定了他身败名裂的结局。
在羽菱君个人看来,裘千仞的卖国行为,一开始并不是他带头的,而是被他的手下给坑了。
因为裘千仞不但是个为了实现自身的目的,不计手段的人,而且还非常容易受人挑拨和教唆。
这点从他轻易被欧阳锋煽动,潜入大理皇宫去重伤南帝身边的人,以消耗南帝的功力一事便能看出。
由于裘千仞专注于武功的修练,对铁掌帮应当是疏于管理的。
在他的带领下,铁掌帮虽然能够重振声势,一是靠他的武功,二是不分善恶,大肆扩招收揽门人。
但也正是这样,铁掌帮开始收入一批奸恶之徒,这些人好事不做专干坏事,而且擅于拍裘千仞的马屁,慢慢在铁掌帮窃得高位,更不断煽动和挑唆裘千仞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
比如说为了重振铁掌帮的声威,挑战衡山派,把衡山派打得一蹶不振这一些,很大可能就是被这群人挑唆起来的。
小说中也有提过,裘千仞铁掌帮变成奸恶之辈聚集之所这样的事。
这番话只把裘千初听得如痴如呆,数十年来往事,一一涌向心头,想起师父素日的教诲,后来自己接任铁掌帮帮主,师父在病榻上传授帮规遗训,谆谆告诫该当如何爱国为民,哪知自己年岁渐长,武功渐强,越来越与本帮当日忠义报国、杀敌御侮的宗旨相违。
陷溺渐深,帮众流品日滥,忠义之辈洁身引去,奸恶之徒蠭聚群集,竟把大好一个铁掌帮变成了藏垢纳污、为非作歹的盗窟邪薮。
修订版《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九回》特别是裘千仞为了第二次论剑夺魁,在他不出山门潜心修练的十几年,铁掌帮就更被那些奸恶之徒搞得乌烟瘴气。
铁掌帮与金国赵王府的勾结,应当就是从这时期开始的。
那些帮众先被完颜洪烈所收买,继而借裘千仞对南宋朝廷的不满,进行大势的煽动和挑唆,以利相诱,裘千仞利欲熏心,自然而然就听从手下的谗言,走上了卖国求荣的道路。
裘千仞的目的,应当就是希望借助金国势力的扶持,让铁掌帮代替丐帮,成为天下第一大帮。
因此他才会接受完颜洪烈的派遣,去君山的丐帮大会充当说客,让丐帮放弃北国基业南下。
这样他们铁掌帮便能够接收丐帮北方的基业,取代丐帮在北国的地位。
这点在他看到郭靖黄蓉,在轩辕台与丐帮弟子,还有三大长老的恶斗时,率领徒众远远站着,隔岸观火,见丐帮内讧,暗自欢喜,就能看出他的目的。
他是巴不得丐帮因内讧而四分五裂。
所以说,裘千仞应是被手下所坑,利欲熏心,才走上了卖国求荣之路。
假如一开始便是他自己带头卖国的话,后来的他在华山,断不可能被洪七公几句训斥就会轻易悔悟,迷途知返。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深入骨髓的作恶,根本不是瞬间就能改变的。
这应当是金庸先生没让他被洪七公打死,而是安排他悔过想自尽,再由一灯大师收为弟子,出家为僧的原因,算是对照了他的作恶程度,给了他一个相对应的报应。
裘千仞这个角色,其实就是金庸先生创作出来对应洪七公的。
他是江南第一大帮的帮主,洪七公则是北方第一大帮的帮主,裘千仞本可成为洪七公那样的人物,金老也给了他忠义帮派的出身,但是他却走上了一条与洪七公截然相反的道路。
最终洪七公北丐威名,享誉天下,受万人敬仰,而裘千仞却落得一个汉奸走狗,身败名裂的下场。
裘千仞的角色意义,就是为了反衬洪七公的大仁大义。
特别是在小说最后的华山论剑前夕,洪七公在华山对裘千仞的那一番训斥,更是直接点出了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的小说主题,叛国卖国者,注定会被天下万民所唾弃。
洪七公又道:“裘千仞,你铁掌帮上代帮主上官剑南何等英雄,一生尽忠报国,死而后己。
你师父又何尝不是一条铁铮铮的好汉子?你接你师父当了帮主,却去与金人勾结,通敌卖国,死了有何面目去见上官帮主和你师父?你上得华山来,妄想争那武功天下第一的荣号,莫说你武功未必能独魁群雄,纵然是当世无敌,天下英雄能服你这卖国好徒么?”修订版《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实际上,无论是卖国求荣的裘千仞,还是以民族大义为先的洪七公,小说中安排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为了让男主郭靖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身武功若用于仗义为善,根本就不用将功夫抛弃忘却,武功再高,若不用于正道,那才是无用之功。
以此就坚定了他的为善之心,继承了洪七公的大志,肩负起忠义报国、杀敌御侮的民族大义重任,成为一代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