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最近因为跟心理学教授的合作,有过一些讨论。
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市场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推动家庭教育的难点是,对家长来说,父母的成长教育不是刚需。
跟同行也做过一些讨论,颇有同感。
感现在生活节奏变快,大家都想要更快的拿到结果得到收获,这可以理解。
参与父母成长教育,学一些沟通方式,一些情绪管理方法,与孩子相处方式,等等关于改善亲子关系的课程,学了以后没有具体成绩可言,没有可以量化的收获,没有明显的生活差异。
所以,自然不觉得是值得投资的收益。
然而,大家却都一致认同的是孩子的未来可期,任何投入都觉得值得付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培育孩子似乎没那么着急,对家长来说,对孩子的投入可以而且必须是刚需。
吃好的,用好的,买最喜欢的玩具,不管多贵的课程,只要喜欢的,对未来发展有帮助的都舍得付钱。
爱孩子,或许也通过这种投入方式表现。
思然而,这对孩子来说是刚需吗?我们给予孩子的是我们想要给的,我们觉得有益的,我们觉得孩子需要。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孩子最有益的帮助是什么?是父母真正的爱,关注,陪伴,尊重,和不管遇到什么都会想到的可以依靠和支持的家。
这些我们能给吗?肯定大部分人都说,我们给的就是啊!如果是的话,养育孩子过程就没有那么多挑战了。
我们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不管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还有心智上,头脑上,都希望他成长的更优秀更德才兼备。
这样的成长最需要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是能培育他茁壮发育的沃土,良好成长的环境,有爱的父母组成的家。
不可否认,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我们在给予爱的方式方法都不甚正确,甚至是错误的,致使孩子感受不到,得不到。
父母不仅要学会如何用自己的爱养育孩子,更要让孩子学会运用自己的爱强大自己。
所以,孩子需要的是伴他成长的父母,陪同成长的意思是,一起成长。
这堂课,不能省,这堂课,才是刚需,才是孩子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