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的一些县城、乡镇,白水豆腐是当地人早餐的必备品。
豆腐的主材是黄豆。
黄豆磨成豆浆后,煮开,然后施以卤水或石膏,点浆成块,豆腐就做成了。
往往是一大早,县城或乡镇的街头,烟火缭绕的早餐摊点,一定会有用蒲包装着的豆腐,热气从蒲包缝隙渗出,向上游弋,也会有水从缝隙中滴答落地,所谓一包豆腐半包水,“水豆腐”是也。
那里的人吃豆腐,半是菜佐半是主食。
白水豆腐一定要泼上红辣椒或青辣椒酱,盐味辣味都要足,“豆腐不拉馋,全靠椒和盐”。
在那里吃早点,会常听到人吆喝:老板,多加一点椒酱啊,就来吃你那个椒酱的!卖豆腐的会忙不垫地应声,但是多加的也是一点点,毕竟豆腐是主营,椒酱只是配料,而且成本不低。
白水豆腐算是正宗的“绿码”产品,营养价值不需多言,口感也很好,滑而不腻,还瓷实。
一盘豆腐入肚,基本半大饱了。
白水豆腐的配料是椒酱,有的地方也有用大蒜捣碎成糊状作料,而我独喜红辣椒酱。
红辣椒的香味纯正浓烈,渗到豆腐中有一种别样的风味。
有的做豆腐的主家时间长了有经验,爱琢磨,又把红辣椒晒干再炕一下,然后做成椒酱,那个味道经过日晒火燎,更有人间烟火气。
我出生的村庄,几乎家家都会做豆腐,逢年过节,总要做出不少,鲜豆腐吃不完,要切成块晒干,还可以作为豆腐干作菜肴。
从小喜爱吃豆腐,也爱上吃辣,后来进城了,早上最爱去的也是有豆腐包的摊点,要上一盘豆腐拉拉馋。
再后来工作交流,有的地方吃不到豆腐了,心里就空落落的,周末返回一定要连吃几次,过足瘾。
即便患上了痛风,医生一再叮嘱不食或少食豆腐后,依然减不了这份喜爱。
白水豆腐泼椒酱的饮食已然成了我生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