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具有装饰、教育、审美、展示等的价值,不同区域的环境产生作用各有侧重。
一般而言,班级环境是与幼儿连接最密切的,也是影响最大的部分,因此我们更关注班级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主题墙相关政策依据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幼儿园教育环境尤其如此。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纲要》中提出了“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的思想理论;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则是将“环境创设与利用”定为衡量幼儿园教师专业与否的标准之一。
由此可见,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当前许多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却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在进行主题墙创建时,目标模糊不清、价值定位不准,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主题墙相关理论依据相关概念界定幼儿园环境幼儿教育领域中:广义的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也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文化等大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过:“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带给他们刺激的一切物质。
”主题墙面环境一般而言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
幼儿园墙面环境属于物质环境的内容,主要包括:围墙、园内公共空间墙面、室内独立空间墙面。
总而言之,墙面环境指幼儿园室内墙面环境,包括活动室、卫生间和休息室墙面环境。
这些墙面都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也受幼儿发展的影响。
相关理论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调节和平衡的过程,得到了发展。
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变化的规律,把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其中2-7岁为具体运算阶段。
幼儿动作内化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0-2岁),动作越来越内化,产生了智力的内部形式,表象思维产生。
这时幼儿行为表现出象征性功能。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绘画和象征性游戏兴趣很大,丰富多彩、造型可爱的墙面环境能引起幼儿强烈的注意力。
教师通过针对性的言语引导,能激发起幼儿对墙面环境内容的兴趣。
蒙台梭利教育的环境观蒙台梭利认为,如果儿童被置于一个有利于他们自然发展的环境中,使他们能按自己的需要、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来行动,他们就会显现出惊人的特性和智慧。
她认为儿童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人对环境的自发的活动。
在蒙台梭利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即蒙台梭利博士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所决定。
由此可见,在蒙台梭利教育环境观中对环境的重视和对环境积极作用的肯定。
布朗芬布伦纳理论布朗芬布伦纳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美国问题学前儿童启蒙计划的创始人,生态学理论中著名的“生态系统理论”即是由他首先提出的。
它将儿童的发展看作是一系列嵌套结构,每一层都影响儿童的发展。
有涉及儿童与当前环境的微观系统,有涉及儿童当前背景之间联系的中间系统,有影响儿童,但儿童不在其内的社会背景的外层系统,还有广泛文化意识形态的宏观系统。
这些嵌套的系统都存在于历史系统中,任何环境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教育理论基础为我们的教育行动提供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