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时钟"显示,距离末日午夜的到来只剩下2分钟了。
"末日时钟"是一个形象地反映地球覆灭风险的仪表——0点整即象征着世界末日。
自1947年以来,《原子科学家公报》(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每年都会邀请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名人,一起讨论并更新"末日时钟"的读数,应世界局势将分针拨前或拨后,以此提醒各界正视世界问题。
1991年,随着冷战结束,科学家们将末日时钟调至有史以来最安全的时刻——午夜前的17分钟。
近些年来,时钟的指针向末日逐渐逼近。
2016年1月,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军事紧张局势加剧,加之地球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公报》将末日时钟设为午夜前3分钟,与冷战局势最严峻的时刻相同。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公报》再次召开年度保密会议,因为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特朗普对核武器及气候问题的态度,于2017年1月末将末日时钟拨快30秒,为午夜前2分半钟。
因为信息技术的滥用,部分国家对虚假信息的抵抗性较差,很容易发生骚乱;另一方面,朝鲜核武器在2017年取得进展,增加了核危机的可能。
2018年1月,科学家们再次将时钟拨快30秒,为午夜前2分钟。
根据《公报》今年1月26日公布的结果,末日时钟自2018年不变,现在的时刻依然是午夜前2分钟。
图片来自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官网近年来,"末日时钟"不断拨快,越来越靠近危险的0点。
核泄漏、病毒扩散、极端灾害、经济危机等近年来发生的灾难性事件,也让不少人担心起了世界末日。
国家地理频道曾推出过一档真人秀《末日准备者》(Doomsday Preppers),记录了参加者在为世界末日做准备的情况。
节目在首集播出时就吸引了超过400万观众,到第一季结束时,它成为了该频道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节目。
国家地理组织的问卷调查显示,近40%的美国人相信:通过储备供给品和建造防空洞的方式来应对世界末日,比存钱购买养老保险要明智得多。
末日准备者们在网上的讨论话题五花八门,从"妈妈在动乱时期应该怎么做"到"怎么通过吃松树活下来",各种类型应有尽有。
《末日准备者》(Doomsday Preppers)海报与此同时,"生存主义"也慢慢在硅谷科技大佬、基金经理人以及在各个经济领域的顶尖人物间传播开来。
这种世界末日的概念为什么会在硅谷流行起来?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硅谷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理应是未来的乐观主义者。
但恰恰是技术,既让人们想象美好的一面——比如人体冷冻技术的风潮,让人们可以选择在"死后"将尸体冷冻起来,并寄希望于未来的科技可以复活他们;但这也有可能会让人们看到凄凉的末日景象。
很多人都在担心人工智能会蚕食掉新增就业岗位,届时作为美国第二大财富聚集地的硅谷,将会遭到强烈的抵制,引发混战。
很大程度上,特朗普的上任,也推动了富豪们对末日的准备。
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的七天之内,总共有13401名美国人到新西兰移民局登记,这是寻求居留权的第一个正式步骤——这个数字要比平时高出 17 倍。
《新西兰先驱报》在报道这股移民潮时,甚至用了"特朗普末日"这个标题。
"当今世界如此紧密联系,如果真的发生什么事,我们所有人都将处于非常糟糕的状况","生物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大威胁,而人们对此并没有足够的畏惧",硅谷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的总裁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的背包里塞满了枪、抗生素、电池、水、毯子、帐篷和防毒面具。
奥尔特曼曾计划在流行性疾病爆发的时候和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一起逃往新西兰。
与普通人应对世界末日不同之处在于,硅谷里那些对世界末日心存畏惧的富豪,拥有足够的金钱和资源花费在逃避世界末日上,也有办法将详尽的计划付诸行动。
多年来,超级富豪们在晚宴上围绕世界末日的讨论,已经转变成了切实的避难行动:购买地堡,囤积食物,练习枪击,学习野外生存技能等。
曾为了应对世界末日而去做眼部激光手术的Reddit公司CEO史蒂夫·霍夫曼(Steven S. Hoffman)估计,大概有一半的硅谷亿万富豪已经购置了某种形式的"末日保险",无论是在美国境内还是境外。
他说,"其实这就相当于买了一座度假别墅。
"Facebook的早期员工、前Reddit CEO黄易山(Yishan Wong),也为末日生存做了近视眼矫正手术。
"大多数人都以为低概率的事件不会发生,但懂技术的人会从数学角度分析风险。
"他说,"科技圈的末日准备者们不一定认为末日就要来临,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个会在将来某天发生的事件,但是这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所以,考虑到他们已经拥有的财富,用其中小部分的资产对冲这种风险是非常合理的做法。
"世界各地的设计公司也开始看准商机,设计各种灾难避难所。
这些避难所不仅坚固无比,能够抵挡核爆、地震,而且设备齐全,甚至比一些家庭住宅还要舒适,配备有停机坪、花园、艺术厅、温泉浴场、健身中心、临时手术室以及宠物房等多种功能房。
有些堡垒为了避免在末日时发生资源抢夺情况,甚至安排了武装部队,以保护买家安全;为了防止堡内成员拉帮结派和抑郁,有些堡垒甚至构建了工作体系;有的堡垒设计制作了可移动掩体,方便买家埋在便利的位置,一旦末日来临,可以缩减逃难时间;有的避难所为了保护人类文明的延续,只向各领域优秀人才发出入场券。
今天这篇文章,梳理了超级富豪们,为了躲避世界末日付诸实践的,美国"生存公寓计划"、全球化"当代诺亚方舟"的建造、以及飞往远离白宫的新西兰。
以下,Enjoy:1美国的"生存公寓计划"在地下建地堡来躲避"世界末日"并不是最近几年才被提出的概念。
最早是在冷战期间(1945至1990年),哈里·杜鲁门(Harry S Truman)创立的美国联邦民防局为应对美苏末日决战发布的文件,教导民众如何在核打击中生存下来。
1958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的希腊岛计划(Project Greek Island)破土动工,这是在西弗吉尼亚的群山之中建造的"美国政府要员秘密避难所",里面可容纳所有国会成员。
这座避难所隐藏在白硫磺泉镇的绿蔷薇度假村下方,30多年来,这里一直为参众两院保留着备用的议厅。
地堡有4个入口,大门都是由巨大的钢和混凝土结构建造而成,最重的达30吨,小的也达25吨,以阻挡核尘埃。
除了政府主导之外,约翰·肯尼迪也在一次电视演说中,鼓励每个公民都参与到辐射避难所的建设中来。
不仅美国,前苏联和前捷克斯洛伐克也在1984年联合建造现位于捷克山区地下避难所,它在一个正规军事掩体的地下,是世界上最大的富豪级地堡。
地堡里配备了私人停机坪、豪华地下起居室、电影放映室、温泉浴场、现代化的体育馆、大面积的地下花园,配置有安全防爆门。
该地堡可在自然或人为灾害,以及长期断电情况下为人类提供避难援助,运作可达10年之久。
安全设施包括指纹植入技术、虹膜识别技术以及高规格监控设备。
地堡可以提供大量不易过期的饮用水和食物,并配置有水体净化设备、卫生医疗设备以及和外界联系的通信网络设备。
地堡外观(图片来自The Oppidum官网)近年来,随着"生存主义"在硅谷的流行,美国的"生存公寓项目"(Survival Condo Project)为许多富豪所青睐。
"生存公寓项目"是一座15层的豪华公寓建筑,建于一个阿特拉斯导弹的地下发射井之中。
这个设施曾在1961到1965年间存放过一颗被淘汰的核弹头。
在这个原本为了抵御前苏联核威胁而建造的设施上,"生存公寓项目"的CEO拉里·霍尔(Larry Hall),建造了一座隔离末日恐惧的堡垒。
它的安全系数极高,外部结构极其坚固,可以抵御核爆炸和最高级别的龙卷风,坚不可摧。
"生存公寓项目"平面图(图片来自Survival Condo官网)霍尔曾在佛罗里达大学攻读商科和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两家国防承包商公司工作,负责网络和数据。
911事件发生后,他发现联邦政府重新开始投资灾难规划,布什政府启动了一项"可持续政府"(Continuity of Government)计划,将政府要员运送到防御工事中工作,他开始思考,"政府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由此便产生了修建地堡的想法。
2008年,霍尔花了30万美元买下了那座发射井。
在他看来,陆军工程部已经将最困难的选址工作完成了。
"他们考察过这里的海拔高度、地震学研究记录,还有离大规模人口聚居地有多远。
"他说。
随后,他开始了一系列改造,最终于2012 年完工,总共投资将近2000万美元。
他在那里建了 12 套私人公寓:全层套间的标价为300万美元,半层套间为150万美元。
这个费用不仅包含一个生存公寓的空间,还包括对买家的强制性培训,每人三年的食品供应,配置齐全的内部家居设计等。
除了霍尔给自己和家人留的一间,12套公寓在施工结束前就已经售罄。
在发生危机的时候,他的特警队装甲车(Pit-Bull VX,装备有高至50口径的子弹)会接上方圆643千米内的业主,有私人飞机的居民也能先在约48千米外的萨里纳机场降落后,再到营地避难。
"这里能让最有钱的人感到真正的放松,"霍尔说:"他们可以在这里随意走动,因为他们知道外边有武装警卫把守,可以放心让孩子们奔跑打闹。
"当真的面临世界末日时,如果出现堡外其他人混入抢夺资源的情况,他的公寓顶层有狙击手,室外有警卫,可以瞬间击杀公寓门口图谋不轨的人;公寓里还有三个军火库,装满了狙击枪等枪支弹药。
生存公寓的入口,上方是狙击哨(图片来自Survival Condo官网)"生存公寓"内部储存的食物和燃料可供75人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生存5年。
这里有用鱼缸养殖的罗非鱼,在生长灯下种植的蔬菜,还有使用风力涡轮机和发电机的动力源轮番工作,保证能源充足。
这座建筑的外形是一个高大的圆柱体,长得很像一根玉米芯,除了专门用作私人公寓的楼层,还有一些楼层会提供公共便利设施:有游泳池、攀岩墙、人造草皮做的宠物公园、教室、健身房、电影院,还有一间图书馆。
公寓房间内摆放的不锈钢家具、真皮沙发,给人一种置身于自家住宅的感觉,唯一的差别在于——这里没有窗户。
霍尔说,这个项目最难的方面是维持地下的生活。
他研究过,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灯光来避免产生抑郁、通过轮流做家务预防住户之间形成派系,以及通过安装LED窗户来模拟正常的地面生活,"窗户"会实时播放发射井上方的草原视频。
业主也可以选择播放松树林或其他景色的视频,比如一位来自纽约的意向住户,就希望看到纽约中央公园的视频。
"一年四季,从白天到黑夜的景象。
她还想听到那里的声音,比如出租车的鸣笛声。
"模拟地面自然环境的LED窗户(图片来自Survival Condo官网)这里的规则由公寓委员会制定,也可通过成员投票修改。
在危机时刻,成人每天都有固定的至少四个小时的劳作时间,未经许可不得离开,由委员会管理着出入门禁。
一旦世界末日爆发,公寓里可以立即形成一个有秩序的小型社会体系。
近年来,每当朝鲜开始核试验时,霍尔的生存者公寓项目都会迎来一波咨询购买的高峰。
但霍尔指出了更深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