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花更少的钱装出更好的效果”。
以前比较喜欢说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因为装修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但恰恰相反,大家的核心关注点都是想找到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装修中的“质感”、“省钱”、“实用性”这几个词汇肯定是有冲突的。
如果你想更关注质感,就要在一定程度上能接受另外两种变量对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只关注某一种材料的质感,那可能只需要重点关注他们的材质、颜色、花纹、大小尺寸、质量、产地等这些综合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具体感受。
但是在整个家庭装修和设计里,并不是说我们只需要把所有单品“质感”好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即还有可能会产生1+1<1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业主会发现,我买的所有材料、家具、电器都是质量好、价格贵的大品牌,最终装修出来的效果却很奇葩。
后文会有详细的选品方法(不推荐任何具体产品,不含广,全干货),我们先说说设计理论和概念框架。
如果我们考虑的是一个空间的整体质感,就不能单独去看某个产品的质感。
就像“木桶定律”所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我们要去解决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能装多少,而不是想办法把更长的板子变得更长。
咱们可以先思考下这几个词:整体氛围、协调度、设计感、细节。
1 整体氛围氛围没有好坏,只有你觉得氛围好还是不好,这个是自我主观的具体感受。
所以,首先要找到你自己喜欢的氛围,你装修房子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希望有一个能让自己和家人感觉到舒适的氛围和生活空间。
氛围可以用温暖、高冷、喜庆、紧张、积极、压抑、安静、幸福等等词语来形容。
这种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可能跟设计师沟通起来会比较费劲。
所以,我每次会问客户你喜欢什么样的色系,会在家做哪些事,有什么兴趣爱好,喜欢什么颜色,是几个人住等等。
这些需求答案组合起来,会让我对这个空间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氛围有一个初步判断。
比如,如果是一个人独居、独身,他可能会喜欢一个安静、舒适、高冷或温暖的空间。
如果是学区房,家里有一两个小孩,业主也不考虑装电视投影,可能就需要一个积极、温暖的氛围空间。
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氛围,你都需要有一个能描述或想达到具体状态的印象。
这个是推动你把整个房子设计成什么样的第一步,并且持续影响你后期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比如:同一个空间哪怕是同一个功能布局,要想达到不同的氛围效果,应用到的材料、颜色、灯光都有非常大的细节差距。
2 协调度在装修和居家空间里,协调就是让所有材料、家居、电器、设备在功能和审美上都达到比较和谐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你买的所有材料和家具都很贵,材质和质量都很好,但放在一起可能很难看的原因。
答案就是它们在功能和审美上可能步调不一致。
协调度越高,空间的整体感就越强。
但是如果只关注协调度,那这个空间可能会显得很普通平庸。
就像一件衣服,用很好的材料来做,但是样式很普通规整,也会让人感觉平平无奇,没有能让人产生一目定睛的效果和印象。
所以,就需要关注另一件事,那就是设计感。
3 设计感设计感,这个词解释起来很复杂。
简单来说,好的设计感要打破一定的平庸,并产生一定冲突。
比如,在所有人的认知里,知道的东西我们叫“已熟知”,未知的东西我们叫“未熟知”。
一件已知的东西,我们看到它会觉得很平常。
比如衣服有两个袖,裤子有两个腿,大部分衣服都是规规整整的。
如果设计出来的东西还是“已熟知”的状态,你会觉得它没有设计感。
因为你已经见过了,你知道长什么样。
但是如果一个东西设计出来是你之前“未熟知”的状态,你没见过或者是你根本没想到衣服还能设计成这样,你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好有设计感。
比如,下图↑当你看到图一的这种服装,会觉得很正常。
但是看到图二这种,会觉得比图一更有“设计感”。
因为它满足了“非平庸”和“有冲突”这两个关键点。
室内空间设计也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些标新立异的电视墙、背景墙、吊顶之类的设计方案。
本质上就是让你产生一种“很独特”的感受。
用这种方式去达到“设计感”的目的,其实来的很快,去的也很快。
因为你会很快感觉到审美疲劳,从而没有新鲜感。
像下图这种高视觉冲击的效果除了追求个性化造型来满足设计感以外,还有一种方式可以让设计感凸出,那就是在样式、材质和颜色上来突破。
用一些会产生冲突的颜色、家具样式或材质来达到更“个性”的效果,从而满足“设计感”。
你会感觉它很平庸、很简单,但是好像又没那么平庸简单所以,关于设计感,总结如下:以造型满足设计感,比较适合空间大、层高较高的户型或对风格有特殊要求的业主。
以家具、颜色、材质设计搭配满足设计感,比较适合普通住宅和中小户型。
4 细节从感受上来说,细节是为了“延迟满足”或加深印象。
很多人在装修上对细节的印象是与施工相关,大抵是施工质量和施工细节一定要做好。
比如关注水电是否做好,防水是否漏水,墙面地面是否平整,安装收口是否美观,缝隙大小是否一致等等。
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细节,也是直接影响效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节对感受和既有印象的破坏至关重要。
比如,你刚装修完房子住进去的时候,无论是效果、质量还是设计感都很满意。
但你突然发现地板和瓷砖之间拼接有缝、墙面不平、柜子和墙体不直还有缝隙,踢脚线也是歪歪扭扭。
哪怕你的沙发买成10万,床买成好几万,你都不会再觉得这个房子有质感。
这就是用“细节”这个短板直接拉低了整体感受。
当然细节远远不止这些,在装修里更多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安装、施工、运输等。
(两句话的关联)理论讲完了,下面来说说具体的操作。
1、关注和分配预算TIPS:如果没有预算上限,可以直接跳过。
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木桶定律”吗?不能用拔高长板而要采取弥补短板来让整体效果越协调。
所以,我们先关注预算。
请不要考虑一部分买特别好且贵,一部分将就将就就行。
比如,你整体装修预算是30万,但是想额外用15万买瓷砖,也不会因为你瓷砖用的贵而将设计整体效果直线拉满。
我看有的答主说预算分配的比例,硬装应该占多少,主材应该占多少,软装应该占多少。
在我看来,都是不准确的。
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预算的多少,对效果的期望,多功能的需求,户型的大小等等都会影响到预算分配比例。
所以,装修本就没有固定的公式可以直接代入往里面套。
大家可以关注这5个维度①、木质的东西尽量多花钱。
②、如果预算不够,陶瓷类物件可以不用品牌。
③、小物件尽量选择更精致,比如灯、开关、地漏、拉手等等。
④、功能性材料对质感提升很小。
比如纯色乳胶漆,无论什么品牌出来的质感都差不多(艺术漆除外)。
⑤、如果买的大物件样式普通,材料质量对质感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比如自己买的沙发、床之类的物件样式较普通,就可以在颜色、材质上多做考虑和对比。
整体效果就可以考虑用小物件来凸出整体感觉,比如边柜、小沙发、茶几、边几等。
只有当你知道钱应该怎么花,你才可能会把钱花在正确的地方。
2、材料的选品和搭配①地砖不讨论瓷砖的材质,从釉面上可分为亮光、柔光、哑光。
除非你考虑装修非常现代的风格,不然不建议选亮光的瓷砖,整个空间会显得太过亮堂和硬朗。
这种感觉主要是由瓷砖的反光度带来的,与瓷砖本身的质感、肌理、花纹无关。
简单来说,亮光瓷砖除了亮和反光度高以外,没有质感可言。
如果你选柔光、哑光的瓷砖,整个空间氛围会显得柔和很多。
哪怕是深色调,整个空间地面的质感会强很多,你能直接感受到瓷砖的颜色、不同的纹理和花纹。
如果你不太能接受那种很超前的设计和效果,就最好不要选各种复杂带山水纹的瓷砖、石材或岩板。
这种东西一旦把握不住,就只剩下“土”。
②地板、柜子所有木质材料都非常考验质感。
大部分使用便宜木头的地板几乎没有质感可言。
木纹是仿的,饰面不是实木的,就一个字“假”。
这种地板除了有一点木头样式和颜色以外,看起来就很假。
除了实木,如果选择多层地板或多层订制柜体,质感会稍微好一些,前提是选择的木料和花纹也是相对比较理想。
但其实大部分业主在买地板和定制柜体的时候,他/她们的选择面很小。
地板都是复合地板,定制柜体也都是颗粒板、欧松板之类。
所以,从两个方向做选择。
第一,如果一定要用木纹,不论是地板还是柜体板,尽量选择竖纹,不要用年轮纹。
仿的花纹越复杂,看起来就越假越凌乱。
所以,我们可以尽量选择简单、虎纹肌理都较为规整的木纹。
如果衣柜柜体一定要选木纹,同样竖纹优先于年轮纹。
其次衣柜可以选择封闭漆或面漆板材,比如简约风格可以考虑一门到顶,颜色采用纯白色或纯灰色,千万不要选亮面材质。
对于地板和柜子的安装,收缝很重要。
不论是地板的紧密度、与门槛石的缝隙、柜体与墙面的缝隙、垂直度等等,这些细节也非常影响质感。
如果是简约或极简风格,一门到顶设计、柜门与顶面和地面的缝隙也是重点。
(在实际案例中,我有遇到过做一门到顶、柜门离地两三公分的设计,效果一言难尽。
)③踢脚线相对来说,木质踢脚线和金属踢脚线会更显质感。
一方面,它们的样式、颜色、大小尺寸选择更多,材质上更丰富。
另一方面,裁切后的瓷砖踢脚线的侧面釉面始终没办法处理完全,会显得比较粗糙。
如果业主选择隐藏式踢脚线,需要注意的是隐藏式踢脚线对工艺要求非常高。
踢脚线的材质和颜色可以选择与墙面更接近。
如果还是用瓷砖来做踢脚线,最好也选择哑光或柔光踢脚线,并且踢脚线不需要做的太宽,一般宽度4-6公分适用于大部分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选择不装踢脚线,墙面与地面的收口显得更为重要,对施工工艺要求更高。
越是简单到极致的方式,越是对细节要求更高,因为一张白纸是容不得任何污点的。
④石材和瓷砖对比瓷砖和石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们选择瓷砖是选择它的颜色、纹理和肌理质感。
瓷砖规格大小是为了丰富地面的线条,凸显空间大小。
肌理是你踩在上面或者触摸时带来的具体感受。
很多哑光砖和柔光砖都是偏素色,不需要非常丰富的花纹。
选择石材是因为石材能凸显完全不一样的整体性,既可以做成一个整体,也可以连纹。
选择石材主要是选择石材花纹,它表面是光的,没有表面肌理。
所以石材不适合用在中小户型,而更适合用在较大的别墅或大平层之类的空间。
在卫生间的淋浴区,有些业主会选择用石材或瓷砖拉槽,四周做排水槽的设计。
这种设计美观并没有多大提升,但是使用感受更舒心。
这样的设计防滑效果拉满,洗完碗滤水效果拉满,地面会很容易干,不会老是湿漉漉的。
最重要的是触感,如果你喜欢细腻的感觉,可以选择用细腻一点的哑光砖;如果你喜欢粗糙点的触感,就非常适合用瓷砖拉槽或拉成田字格,这个也是提升质感的小细节。
⑤吊顶吊顶的作用只有两个,首先是遮丑,比如顶面的各种管道、电线、水管和梁位等;其次是为了达到更美观的效果。
很多人恰恰搞反了,把吊顶看做必须品,一定要吊成什么样式或者一定要做石膏线等等。
其实可以用反推的方式来思考,如果这个吊顶既不能达到更好的美观效果,又不是为了遮丑,那就是没用的设计。
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地面才可能说达到比较好的“质感”。
简约或极简类风格的吊顶侧重点不是造型,而是注重线条感,让一切看起来都轻简自如。
并且装修一定要做窗帘盒,把窗帘的电机和轨道都好好隐藏起来。
如果是美式、欧式或中式这种比较注重造型的风格,则不需要考虑太多线条感的因素。
造型的体现是样式、材质和花纹,比如多层级的吊顶、石膏线、花盘等等。
⑥灯及灯光只要是能近看的所有小件选择尽量精致,划重点是所有小件,比如灯、开关插座、龙头地漏、收口条、花瓶等等。
这些东西可能在拍摄的照片里看不出来,对整体视觉效果影响不大。
但是当你凑近看和频繁使用时,才会发现有多low。
这个对我们的影响是长期持久的,因为“质感”的好坏对幸福感的影响也是长期加持。
这是在材质上,其次就是在整体效果或整体氛围上。
这两年流行无主灯,很多无主灯设计就是做了个平顶,然后放了很多筒灯。
可能在照片里的视觉效果上没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整体氛围和使用是有很大影响。
建议:不要乱用轨道灯、磁吸轨道灯、线性灯、射灯、斗胆灯、明装筒灯等灯具。
乱用灯设计的后果就是显得顶面很乱,灯光也很乱。
大部分装修用三种灯就能解决问题:筒灯、灯带和成品灯(壁灯、落地灯)。
尽量简洁统一是最好的选择。
在灯光上的抉择也非常简单,主照明能让整个空间够亮,辅助照明能让空间局部亮,氛围光源能有效调节气氛。
至于什么时候需要气氛,你们自己脑补。
但是氛围绝不是KTV那种,五颜六色的。
参考下图。
还有一些你想局部点亮或重点突出的地方,比如挂画、装饰摆件之类,才可以考虑光束的光源、射灯等。
反光度高的材料用的越多,越是要多用柔光。
比如大面积的石材、大面积的高反光度瓷砖等等。
如果射灯用多了,就全是一个一个光斑。
如果装修柔性材料用的多,就用柔光灯+部分聚光射灯搭配使用,柔光灯做主照明,聚光筒灯点亮局部,凸出视觉焦点。
⑦家具可能大部分人家具都是成品,比如沙发、床、餐桌、椅子等等。
但是绝大多数业主的柜体都是选择定制。
定制柜体和成品柜体还是有较大差距。
定制柜体整体性更好,但要是比较哪种质感更好,那肯定是成品柜体。
成品柜体的材质、颜色、样式都更丰富,但缺少整体性和个性化定制功能。
所以,你可以用一种折中方案:到顶的柜体定制,没有到顶的柜体选择成品,如电视柜、装饰柜、矮柜等等。
这样可以在产品功能的个性化定制和需要一些特殊质感样式的柜子效果之间找到些许平衡。
定制柜体最影响质感和效果---推拉门。
所以尽量不要做推拉门,样式难看,选择单一。
木头类产品只有原木(纯实木)最出质感,所有仿木纹效果都不太行。
所以如果选择的定制柜体不是实木,就尽量不要选择木纹。
像颗粒板、欧松板、禾香板诸如此类都尽量不要选择木纹。
还是按照我们之前的理论,如果一定要选木纹,那尽量选直纹,不要用年轮纹。
在成品家具的选择上,一定不要买多,而要买精。
首要考虑,这件东西一定是你需要的、能用得上的,然后再考虑这件东西的颜色、样式、材质以及跟其他物品的协调性。
红橡家具或类似红橡、复杂雕花、雕花隔断、屏风、镂空博古架、大面积的黑色实木家具就尽量不要考虑,大部分把握不住。
⑧ 软装饰和颜色如果你不是对装修很有经验,又没有请设计师,那最好不要挑战各种深色重色的设计风格。
不论是硬装还是软装,所有主色都可以用莫兰迪色这类寡淡点的颜色。
如果实在想跳脱一点,局部可以用一些深色来点缀,比如抱枕、挂画,地毯、窗帘分色等等,这样会在色彩搭配上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所有产品选择上,无非是找更好的材料和更优的工艺,然后把这些东西攒在一起,以达到相对协调的状态,这样必定整体“质感”不会差。
3、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尝试留白。
留白是制造所有“冲突”和“质感”的关键。
一定要给眼睛和身体留下一个可以安放的地方。
什么都往里面塞,什么都想要,最终的结果就是适得其反,变得杂乱不堪。
最后,有序是维护入户后的质感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无序是问题,有序可以是课题等)无序状态对应的是生活秩序上的混乱,再有质感的空间都会因为失去秩序而变得不再具有“质感”,所以这也是设计师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质感的最高境界——艺术。
但是每个人对艺术的概念和诉求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的居住空间或即将装修的房子,能达到你满意、喜欢或期待的“艺术”状态,那应该是对“质感”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