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研究概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石家庄市的产业从以传统农业和轻工业逐渐发展成为以重工业、先进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第二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
近几年,外来投资主体来石家庄投资的总额总体呈下降趋势,投资主体分布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
通过对石家庄市工业产值构成的研究发现,当前该市经济仍然较依赖制造业。
二、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一)城市简介及产业发展沿革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是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金融对外开放及批复确定的中国京津冀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北方重要的大商埠、全国性商贸会展中心城市、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及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
地处中国华北地区、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跨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两大地貌,是全国粮、菜、肉、蛋、果主产区之一,被国家确定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素有“北方粮仓”之称。
境内京广、石太、石德、石太客运专线、京广高铁、石济高铁6条铁路干线交会,是中国铁路运输主枢纽城市。
根据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常住人口为11235086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石家庄向轻工业城市转型,棉纺织业逐渐发展成熟,机械工业开始萌芽。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石家庄的重工业快速发展,冶金和机械工厂大量建成,电子工业和对外贸易也开始发展。
到1976年底,全市工业总产值由1965年底的11.5亿元升为30.2亿元,年社会零售总额由1965年的1.65亿上升为3.7亿元。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石家庄市工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基础,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以纺织、医药、电子、机械、化工、建材、轻工业为主体、布局比较合理的综合性工业结构。
进入二十一世纪,石家庄市的发展重点是医药产业,不过随着产品升级缓慢、创新能力薄弱、人才资源流失、市场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凸显,石家庄市的医药产业逐渐没落。
表1 石家庄市产业发展变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