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出岩体的产状因喷出方式、熔岩的性质和熔岩构造形态的不同,常分为熔岩被、熔岩流和火山锥三类。
1.熔岩被熔岩被又称熔岩盖,是一种喷发规模大、熔岩展布面积广、厚度大,且厚度比较稳定的扁平状喷出岩(图8-14)。
熔岩被覆盖面积从数百平方千米至上万平方千米,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
熔岩被多数由基性的玄武岩浆构成。
以裂隙式喷发为主形成的熔岩被规模较大;由中心式喷发形成的规模较小。
厚度很大、分布面积又很广的基性熔岩可构成高原玄武岩熔岩被。
如印度德干高原、南美高原,都是这类熔岩被的发育区。
我国张家口北部汉诺坝一带,在古近一新近纪时,大量玄武岩浆沿东西向裂隙及火山口溢出达 20 余次。
厚约300m,分布面积在 1000km以上,构成了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熔岩被,分布面积更为广阔。
2.熔岩流熔岩流是一种呈带状展布的熔岩体,常局限在一个宽阔的河谷或低洼地带(图8-14⑨)。
熔岩流一般是由中心式喷发形成的,规模较小,通常呈舌状分布;沿流动方向的长度比宽度和厚度大得多,底面随下伏基底地形变化起伏不平,而顶面则比较平整。
3.火山锥火山喷发物围绕火山通道堆积成的一种锥状体,称为火山锥(图8-14⑧),它是中心式喷发的产物。
火山锥的形态决定于火山通道喷发的猛烈程度和熔岩的物理性质等。
根据组成火山锥的火山喷发物成分的不同,可将火山锥分为火山渣锥、火山碎屑锥、熔岩锥和复合锥四类。
各种产状的岩浆岩体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由岩基、岩株及其分枝产状(如岩盘、岩床、岩盆、岩鞍或岩墙等)相互关联组成复合岩体;如岩浆喷出地表还可形成熔岩被熔岩流和火山锥(图8-14)。
有时大型岩床或岩墙又可以分出若干枝杈,形成各种更次一级的小型的、不同产状的岩体。
因此,岩浆岩体产状类型是复杂多样的,前述几种类型只是几种常见的产状而已。
必须指出,岩体与围岩层理和片理的关系(协调的或不协调的接触关系)仅仅是相对的。
往往因岩体的不同部位、不同深度以及不同的围岩构造特点而有所变化。
因而,可以出现同一岩体在某一部分是协调的,而另一部分是不协调的。
总的协调中可以有局部的不协调,总的不协调中也可以有局部的协调等。
岩浆岩体产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围岩的岩性和构造、岩浆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活动方式,以及古地理环境等因素。
其中,围岩的性质和构造特征对岩体产状起着最重要的控制作用。
岩体产状的构造控制包括岩体形成前先存构造的控制、岩体形成时构造变动的影响和岩体形成后构造变动的改造。
先存构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控制岩体的分布;②多数情况下控制岩体的产状和形态。
例如,追踪式岩墙就是受先存共轭剪节理控制而形成的(图8-15)。
岩体形成时的构造变动的影响主要包括岩体产状的局部改变、岩体的分布以及岩体对围岩作用而产生的花岗岩穹隆、放射状岩墙、环状岩墙和锥状岩席。
岩体形成后构造变动的改造主要表现在岩体产状的改变,即形成褶皱和断裂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