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纹样之一的万字纹即“卍”字形纹饰,纹饰写成“卍”为逆时针方向。
“卍”字为古代一种符咒,用做护身符或宗教标志,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
“卍”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唐代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采用汉字,读作“万”。
用“卍”字四端向外延伸,又可演化成各种锦纹,这种连锁花纹常用来寓意绵长不断和万福万寿不断头之意,也叫“万寿锦”。
《辞海》载:“卍”(音“万”)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此标志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等都曾使用。
后来,发展引申为坚固、永恒不变、辟邪趋吉,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征,是表示永恒的吉祥符号。
“卍”起源于史前文化。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时期的陶器上,就发现了“卍”字符号。
进入青铜时后代,“卍”字纹在欧洲也甚为流行,作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中亦屡见不鲜。
过去的研究曾一度认为“卍”形纹是通过佛教传入中国的,但其实中国境内出现“卍”形纹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而佛教在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
不过随着佛教的传入,“卍”形符号在中国的流行和使用确实更为普遍了,新石器时代陶器、古巴蜀国的铜带钩、唐代铜器、清代织锦、镂空门窗上比比皆是。
但这些器物上使用的“卍”形纹大多是取吉祥寓意,曾经浓厚的宗教意味,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而审美成分越来越浓,渐渐演变成民族传统的审美对象了。
随着“万字纹”在中国古代的发展与应用,因其承载之寓意吉祥,结构灵活多变又极富形象美感,故广受人们的喜爱,逐渐成为传统纹饰之一。
而在家具发展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将“万字纹”纹饰融入到了红木家具的设计中,特别是在明清时代,尤为盛行。
一般由“卍”相连而成的图案可以无休止地延伸,也叫卍字不到头,现在就来看看应用在家具上的卍字纹。
紫光檀卡子花万字纹三弯腿罗汉床此件罗汉床以紫光檀为材。
三面围板攒框制成,做工考究,上层为云纹卡子花,下层以攒接“卍”字纹再以十字相连,看起来疏透琳琅,空灵秀丽。
座面打槽攒边装藤编软屉,面下束腰,束腰下装壶门式曲边牙条,牙条浮雕翻卷云纹呼应三弯腿足内翻卷云纹。
制作严谨,工艺精良,雕刻精细,线条圆润流畅,精湛技艺及韵味显现于器表,一器所有,满室生辉。
乘坐舒适,给人以敦实牢固之感。
整体造型大方,实用而美观。
大红酸枝(交趾黄檀)独板万字纹透格圆角柜此产品全柜通体大红酸枝制成,柜顶攒框装板、冰盘沿线脚,柜分两层。
上层对开二门,中置闩杆,柜门以小块大红酸枝攒成透空万字棂格。
下部亦对开双门,中有闩杆,柜门攒框而成,木纹流转生动。
最下腿间装卷草纹牙条,合页、面页、吊头均系铜质。
整个圆角柜上部空灵、下部生动,最下牙条又略施雕饰,深谙家具造型节奏之美。
承托美好寓意的万字纹配合实用美观的红木家具也是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