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年度设计师董功:建筑应赋予生活更多尊严和意义(建筑设计师董浩)

发布:2024-05-28 浏览:41

核心提示:在《时尚芭莎》设计文化IP“芭莎设计大赏”升级为“芭莎艺术设计大赏BAZAAR ART & DESIGN AWARDS”之际,我们将通过 BAZAAR ART 中文版,在“超感设计”主题下持续输出“2023芭莎设计大赏”获奖专题。首次推出的受访者,即是“2023 BAZAAR Design Awards 芭莎设计大赏——年度设计师”获得者:董功。在今天的中国建筑师当中,董功,无疑是其中无法绕过讨论的一位。从2008年创立直向建筑至今,在十五年的设计实践过程中,面对多元复杂的设计线索,“场地”“光”“建造”

在《时尚芭莎》设计文化IP“芭莎设计大赏”升级为“芭莎艺术设计大赏BAZAAR ART & DESIGN AWARDS”之际,我们将通过 BAZAAR ART 中文版,在“超感设计”主题下持续输出“2023芭莎设计大赏”获奖专题。
首次推出的受访者,即是“2023 BAZAAR Design Awards 芭莎设计大赏——年度设计师”获得者:董功。
在今天的中国建筑师当中,董功,无疑是其中无法绕过讨论的一位。
从2008年创立直向建筑至今,在十五年的设计实践过程中,面对多元复杂的设计线索,“场地”“光”“建造”是直向建筑持续的关注点。
从阳朔糖舍酒店,到海边图书馆,不管是大型建筑项目还是小型空间,董功与直向建筑,始终能在建筑中,激发使用者的情感,形成新的建筑文化地标。
2023年,董功与直向建筑参与了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第四季,向年轻族群和大众用户传播设计文化,让建筑设计与生活方式成为大众讨论的话题。
也是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一次珍贵破圈。
“2023 BAZAAR Design Awards 芭莎设计大赏”将年度五星大奖——“年度设计师”授予董功,旨在表彰他的一系列作品始终植根于中国本土,而又带有当代性与大众关怀,体现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引领时代的审美力。
董功于2008年创立直向建筑事务所,于2019年被授予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
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导师,美国伊利诺大学普林姆(Plym)教席杰出客座教授,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董功及事务所多次受邀参与国内外重要展览,于2021年参加MoMA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首次中国建筑展;于2018年参加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FREESPACE主题展。
其代表作品包括:海边图书馆,海边礼堂,阳朔糖舍酒店,船长之家改造,长江美术馆,坪山美术馆,南开大学海冰楼等。
近期作品包括:北岸礼堂,川上行(景仰书院),深圳福田区人民小学等。
阳朔糖舍酒店 ©直向建筑 摄影师:苏圣亮唤醒场地,很多时候是直向建筑设计的第一步。
正如董功所言:“我们相信每个场地都有自己的精神。
这种精神根植于它的地形、植被、现有结构和居民之中。
”建筑的使命,是通过对场地敏感的空间策略,来发现和提示这种精神,从而转化成为特定的感知和生活方式。
每一次的设计介入,都是场所生命的延续。
2015年,董功设计建造的海边图书馆,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被称为“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
自建成以来,已经数百万人次来到阿那亚“打卡”这座小小的建筑。
2017年,董功参与了《梦想改造家》第三季,再次走进公众视野;他设计改造了福建海边的船长之家,让人看到温情真实生活的另一种可能;2018年,董功将阳朔一座上世纪60年代的老糖厂改造成了精品酒店,和自然山水相得益彰。
船长之家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阳朔糖舍酒店 ©直向建筑 摄影师:苏圣亮海边图书馆 ©直向建筑 摄影师:夏至在董功看来,建筑的介入可以为原始的自然风景提供一套参照系。
当我们身处一个好的建筑中时,我们能够对具体的自然环境拥有更具体的感知,人对自然的观看也会更加诗意化。
近年来,董功在城市中的一系列设计实践同样值得关注,其中包括即将完工的景德镇川上行(景仰书院)和深圳福田区人民小学。
在城市高密度的深圳市中心,设计努力保留了场地上一片茂密的树林,带着城市的日常记忆,与场地产生更深刻的关联。
董功始终相信,建筑具有一股原始、安静而永恒的能量,它可以抵抗喧嚣变迁的时代。
建筑,不应只是为日常活动提供功能和审美体验的场所,还应赋予我们更多生活的意义和尊严。
黄昏街景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BA = BAZAAR ART & DESIGN AWARDS董 = 董功 BA作为2023年"芭莎设计大赏——年度设计师”获奖者,你最希望向大众传递怎样的声音?董建筑师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职业。
在中国,建筑师应该让普通人的生活更美好,这也是我的一个建筑理念。
我们事务所这几年在国内的作品,也是希望可以直面并解决这些真实的问题。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到更重要的项目当中。
中国的建筑师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这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BA说说你的代表作,位于阿那亚的海边图书馆,从2015年建成至今,有数百万“读者”抵达阿那亚参观它和周边的社区。
这个作品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设计故事?董与现在阿那亚的热闹不同,我们2013年第一次去看海边图书馆场地的时候,方圆四五百米,一个房子都没有。
当时的场地荒凉而寂静,带着一种原始感。
旁边的海面,发生着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时而平静时而危险,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海边图书馆西立面 ©直向建筑 摄影师:苏圣亮海边图书馆建筑模型 ©直向建筑海边图书馆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直向建筑这么多年坚持在做的一件事是,我们相信建筑具有一种力量,它可以挖掘出场地里原本存在的能量,通过空间、材料、光线、尺度等设计元素,将场地的灵魂呈现出来,变成人们可以感知的存在。
海边图书馆冥想空间 ©直向建筑 摄影师:夏至海边图书馆由沙滩看向阅读空间 ©直向建筑 摄影师:夏至在海边图书馆这里,我们把最重要的阅读空间理解为一个“看台”,逐渐升起的阶梯平台,成为了观众席,让身处其中不同位置的人,不受阻拦地观看海上景象。
横贯整个空间的水平海景长窗,成为了整个空间看海的焦点,大海也因此成为了图书馆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海像是一出以自然为主题的戏剧,随着季节的交替和时光的流动不断演变。
海边图书馆户外平台 ©直向建筑 摄影师:苏圣亮海边图书馆阅读空间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海边图书馆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BA海边图书馆,在2015年建成的时候被报道称为“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热度持续不断,发酵至今,这个作品早已跳脱出建筑学的边界,持续产生更大的能量。
你怎么看?董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房子的确已经超出了狭义的关于建筑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一种空间现象,在社会的发展、物质的积累、精神的渴求多方加持下,特殊的时间点上产生的一种空间现象。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孤独的图书馆”这个名字,和它营造的孤独的场景,号准了时代的脉搏,无形中穿透了时代的一层层壁垒,直击人心的状态。
海边图书馆活动室 ©直向建筑 摄影师:苏圣亮海边图书馆西立面 ©直向建筑 摄影师:苏圣亮海边图书馆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这个现象不一定是可以被复制的。
从2015年到今天,希望由一个建筑作品去引起社会互动反响的尝试也非常多,但是真正能够达到图书馆这个量级的现象,好像并不多。
BA《梦想改造家》里的船长之家,也是在海边的一个房子。
它与海边图书馆,在设计上有哪些不同?董海边图书馆是一个文化建筑,而船长之家的设计起点,是温情的家庭空间,是为真实的生活在海边的人设计的一个家。
船长之家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跟船长一家人初次见面聊天的场景,我至今印象深刻。
他们告诉我,大海,对于游客来说,是非常壮观的景色,但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活的资源,因为他们是渔民。
十几年前,出海捕鱼技术不发达,渔民工作很危险,特别是遇到台风天出海,甚至会有人牺牲在海里。
这让我意识到,同一片海,对游客来说是优雅诗意的风景,对当地人来说却饱含生活的情感和张力。
船长之家西立面图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船长之家位于福建省连江县的黄岐半岛东北端,改造前为两层的房子,常年经受海风和雨水的侵蚀。
我们加固了墙体的同时,适当地调整了室内布局,在改善通风和采光的同时,也使客厅、餐厅与主卧室变得更加舒适,获得了更好的观赏海的视线。
船长之家西南立面 ©直向建筑 摄影师:夏至船长之家客厅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船长之家女生卧室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BA船长之家加建的三楼,采用了拱的形态,在设计上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董我第一次去他们家时,站在原来房子二楼的屋顶上,一个非常动人的瞬间是,朝东南方向看,是壮阔的海景,朝西北方向看,是船长停船的港口。
船长之家鸟瞰图 ©直向建筑 摄影师:夏至拱天生的具有方向性,它在空间两端连接了两片性格迥异的海。
当你置身三楼的空间中,视线一边是宁静的、自然的大海,一边是喧嚣的、烟火气的港口。
船长一家信仰基督教,三楼的拱也蕴含了宗教空间的隐喻。
相对于二层的生活日常空间,更具精神的意义。
另外,当地多雨,拱的形态有利于将屋顶的水迅速排走,降低屋顶渗水的可能性。
船长之家Loft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从阁楼看海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振强BA“光”的运用,是你的作品里的一个关键词。
在船长之家这个作品里,如何使用“光”这个时刻在流动变化的材质呢?董“光”是最普世、最公平的“建筑材料”,因为太阳光无处不在,且蕴含着时间、温度等信息。
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光都是不同的,带有地域的特殊性。
船长之家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船长之家建筑模型 ©直向建筑同时,“光”又是建筑中最有力量的一种媒介。
建筑是实体的盒子,当光进入建筑的那一刻,整个建筑开始变得充盈,弥漫着一种可变的、如同生命体的空间氛围。
把光和实体的建筑调动起来,发生化学反应,这是我一直希望做的事情。
由于朝向的原因,船长之家三楼的拱形空间,对东西方向的光非常敏感。
我们在它立面的上半部分使用了玻璃砖。
它们如同半透明的“鳞片”一样,“抓住”了早晨与夕阳的一部分光线。
在某些瞬间,整个室内,会有一种被金光笼罩的感觉。
光如同有体积感一样的物质,撑满整个空间。
船长之家多功能生活空间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BA位于桂林的阳朔糖舍酒店,是直向建筑的另一个代表作。
它的周边,有着复杂多样的场地条件。
设计是如何应对的?董糖舍的场地自身具备非常强大的能量。
场地位于漓江边上的一处山坳,四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山拔地而起,场地内保留着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老糖厂和同时期用于蔗糖运输的工业桁架。
在过去,船顺着水路将甘蔗从漓江运过来,在糖厂加工成蔗糖,再通过陆路运到外面。
阳朔糖舍酒店鸟瞰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主楼北立面 ©直向建筑 摄影师:苏圣亮在布局上,新建的房子分别位于老糖厂两翼,使得老糖厂和工业桁架占据整个建筑群落的中心轴线位置,进一步强调出老糖厂的某种纪念性。
水平横向的新建筑,外形简单,尽量克制,以避免过于外显的表现力对老建筑造成干扰。
抽象的几何体量,镂空的砌体外墙,和自然的山水相互衬托。
阳朔糖舍酒店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主楼北立面 ©直向建筑 摄影师:苏圣亮阳朔糖舍酒店建筑模型 ©直向建筑BA糖舍的工业桁架改造而成的泳池,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有人说像是古罗马的废墟。
当时在设计介入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董我第一次去到场地时也很震憾——远景是漓江的山,在你面前,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工业桁架。
经过几十年的风化,原本具有粗糙感的桁架,变得如同一种自然的遗迹。
在一些建筑里面,最宝贵的是时间赋予它的那种年代感。
我做的事情并不多,只是在中间挖了一个泳池,采用最少的干预,保留了场地本身最开始的最打动人的瞬间。
泳池及码头 ©直向建筑 摄影师:苏圣亮BA在你的作品里,建筑与自然处于什么样的联系?董建筑的介入,可以为原始的自然风景提供一套参照系,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连接人类和周围宏大的自然环境的媒介。
身处一个好的建筑之中,你会认为周边的自然更加壮阔,那是因为通过空间的编排和整合,让我们得以拥有对于具体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具体地点的具体感知,人对自然的观看会被诗意化。
当这种观看的体验介入到人的感知里时,山水不再只是原始自然的山水,而是融合了与人的文化、基因相互作用的山水。
好的建筑的空间,有潜力做到这一点。
主楼南立面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下沉步道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BA有人说,某种程度上,一个建筑设计建造,投入使用后开始真正地“生长”。
你怎么看?董一个好的房子,当建筑师在设计时具有主动的、自觉的意识时,他会留下让房子“生长”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一定是有意识的。
他会在房子里留出“空隙”,允许阳光穿透,允许植物穿透。
随着时间的延续,自然的生命与建筑空间的生命会产生新的反应,让这个空间永远处于一个有生命力的状态。
阳朔糖舍酒店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阳朔糖舍酒店已经投入使用6年。
混凝土砌块承受风吹雨淋、人手的触碰和绿植的攀附,变得更加温润,它们融入并彰显了老糖厂和场地附近的山水景观。
建筑与植物共生 ©直向建筑 摄影师:Gion von Albertini建筑的改造,也是房子的另一种方式的“生长”。
每一次设计的介入都是场所生命的延续。
我们在烟台改造过一个小房子,所城里社区图书馆。
设计通过一种很“轻”的方式,梳理改造了一个历经时间与住户更迭的后院。
当初建造那些瓦房的当地人,可能从未想过几十年后会有一位建筑师来改造他们的房子。
这其实是物理空间生长过程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
每个年代的人对它进行再刻画、再利用,从而焕发它的新生命。
但前提是要尊重它,与它共生,而不是强行破坏或干预它。
所城里社区图书馆入口 ©直向建筑 摄影师:苏圣亮黄昏时的阅览空间 ©直向建筑 摄影师:苏圣亮回廊与庭院 ©直向建筑 摄影师:陈颢BA在边远地区设计建造房子,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是如何解决的?董很多时候,困难反而是建筑师的机会。
在边远地区建造时,如果用一个僵化的城市标准,可能会出现很多困难和问题。
反之,当我们对当地的条件足够了解,在材料和建造的逻辑上去回应这些条件时,困难自然迎刃而解,也许在城市里无法实现的效果。
在阳朔糖舍酒店的建造中,由于使用特殊的镂空砖来营造表面的肌理和当代的轻盈感,如何制作它成为了一个挑战。
因为当地的人工成本相对比较便宜,并且有手工的传统,业主在工地上开设了一个作坊,使用当地的工人进行镂空砖的研发和制作。
这种做法,在大城市里是很难想象的。
在船长之家的建造中,由于巷子太窄,混凝土车无法开到场地,因此浇注三层的时候只能靠肩挑,整个建造的过程完全依靠手工。
以其用机器浇出完美光滑的混凝土拱形,反而是人工的质感与渔村更加相衬。
它仿佛是一块海边的石头,施工的状态反映了当地渔村的劳作状态和文化情感,使得建筑与当地建立了一种深层次的联系。
BA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最近设计的作品?董可以关注一下我们即将发布的两个房子。
一个是在景德镇川上行(景仰书院),将原本的城市工业遗迹,活化改造成为一个文化社区。
另一个是在深圳福田区人民小学。
这两个房子的共同点是,处于城市高密度的建造周边环境,我们选择了小心翼翼地保护基地原本存在的地形和树木。
景德镇川上行(景仰书院) ©直向建筑 摄影师:徐俊景德镇川上行(景仰书院)建筑模型 ©直向建筑景德镇川上行(景仰书院) ©直向建筑 摄影师:DONG建筑影像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大刀阔斧的增量时代,代价是在过去快速建造的阶段中,人们无暇顾及场地中的情感、文化、历史信息。
场地原本的记忆被直接铲平抹除,成为一张白纸,再在上面建造房子。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城市更新为主的存量时代,大家开始反思,前一阶段被忽略的那些东西,比如看似普通的地形和树——那些保留下来的树,带着地形的微妙高差,使得设计建造的新房子,天然带有一种复杂度,与场地产生更深刻的关联。
在房子最终建造完成的那一瞬间,呈现出来的空间气氛,是那些将场地记忆直接抹除做出来的房子不太可能具备的一种品质。
以深圳福田区人民小学为例,场地上有着一片茂密的树林,土丘上的榕树高达一二十米。
在我们看来,这片位于城市脉络中的榕树林,映射着深圳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记忆。
我们的设计以这片被保留下来的树林作为起点,所有的建筑围绕着它而展开。
空间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拥有这片树林的校园将成为具备特殊品质的教育场所类型。
阳光、风和四季等自然元素能够在这里被生动地感知,成为在这里度过6年小学生活的孩子们具体而美好的童年记忆。
深圳福田区人民小学 ©直向建筑 摄影师:张钦泉深圳福田区人民小学 ©直向建筑 摄影师:Dong建筑影像深圳福田区人民小学建筑模型 ©直向建筑一个好的城市,之所以会让你感觉很舒服,让你有一种归属感,恰恰是因为有日常生活记忆的这些元素。
如果城市的这些记忆,在新的城市发展里中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尊重和保留,你会觉得,这座城市是有厚度的。
BA近年来,包括直向建筑在内的中国建筑事务所在国际上越来越被认可。
作为其中的一员,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董建筑是一门实践的学科,建筑师需要用作品来证明自己。
西方的城市快速建设时期已经过去,当下他们的建设量无法和中国相比。
由于常年形成的距离感,尽管西方已经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建筑设计力量,但中国蕴藏的能量,远远大于他们所理解和看到的中国。
直向建筑办公空间 ©直向建筑建筑行业面对的现状,中国与西方存在一定的“时差”。
我们有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更有责任,更有勇气去面对一些普世性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没有那么直白。
我们需要去直面建筑与社会的关系,无论是技术关系还是情感关系。
也许这条路会更漫长一些,但这种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船长之家项目草图 ©直向建筑BA“2023 芭莎设计大赏”的年度主题是“超感设计”,旨在提倡用设计激活大众的感官,重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为最终大奖“年度设计师”获奖者,你认为什么是好建筑,好设计?董一个好的建筑,应该让身处它的空间里的人们感觉到某种“舒适”。
这种直觉性的舒适,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通风采光装修的舒适,而是多层次的空间对人的关怀。
好的建筑应该像在跟人说话一样,能够穿越时间,传达建筑师的用心和关怀。
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木匠做桌子一样,一个好的建筑是否投入了热情,是否用心去做,这份心意,大家是能够感受到的。
文中图片和视频由直向建筑提供出品芭莎文化艺术部Green Bazaar Lab总编辑:沙小荔出品人:董云燕|监制:徐宁编辑:Guannan、Rita | 撰文:Forest封面摄影:余秉强 | 设计:张晓晨助理编辑:肖瑶服装鸣谢:MAYOR 、MANGANO、TODS合作greenbazaar@trends.com.cn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建筑师董功:中国没有多少住宅在建筑学上有意义,地产商重视的地段、房价,完全是一套商业理念 下一篇:[汉典装饰公司]室内装修如何做好预算表才能省钱(汉典装饰公司)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