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 子“让您想怀男孩怀男孩、想怀女孩怀女孩”,近日,重庆沙坪坝区爱德华医院推出“定制怀娃”广告引舆论关注。
院方一位负责人声称“LST”精婴定制技术系从国外引进,价格最高的怀娃方案成功率可达99%,还额外包括“个人大数据收集计算过的定制化辅导”服务。
当地卫健部门已对涉事医院进行警告并责令拆除广告牌。
性别可选择、婴儿可定制,赤裸裸的商品式宣传堂而皇之出现在医院门口,不免使人心生疑窦:涉事者哪里来的胆量与底气?要知道,国家三令五申“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法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简称“两非”)。
一些医疗机构仍然把法令法规视作耳旁风,把孕育生命当生意做,执法部门叫停有关项目来得必要且及时。
“本意是想聚焦‘优生优育’,提高人的素质”,细究院方给出的理由,不难发现其苍白无力。
“定制怀娃”最大的破坏力在于有可能加速性别比例失调,并导致婚配困难、婚姻挤压等社会问题。
说到底,“优生优育”的幌子非但不高明,更暗含着一种高低有别的价值排序。
试问,哪一种性别的待出生婴儿属于“优”的范畴?另一性别婴儿又缘何被降格?更何况,玄乎其神的先进技术实际并无功效。
此次事件中,所谓的“LST”精婴定制技术,不过是涉事医院披上的唬人外衣,无非是为自身宣传增加几分神秘色彩,从而招揽不明就里的育龄夫妇尽快入局。
虚假的科学技术固然值得警惕,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入现实生活的先进技术,同样需要积极引导其向善向上、为民服务。
新近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就明确阐述了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合理控制风险等五大科技伦理原则,企业公然宣称“定制怀娃”,有什么科技向善可言?如果把科技伦理原则视作一种软约束,那有关部门的强监管则是规制“定制怀娃”的硬抓手。
依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中的“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得含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等规定,执法部门应当作出警告、责令立即拆除广告牌等行政处罚。
相较公然叫板禁止“两非”的非法敛财行径,包括母婴保健法在内的多部法律也是时候展现其强大约束力与震慑力了。
性别无优劣,所遇皆精彩,每一个孕育的生命都值得被守望、被呵护。
请家长们放弃对某一性别婴儿的固执,也奉劝医疗机构放弃对家长心思的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