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从来不曾忘记自己是农民出身,历来认为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因此,他终生都将自己置身于普通民众的行列,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形式的特殊化。
从战争年代到主政新中国,老人家用餐时,从来不使用高级精美的餐具。
就筷子来说,他一直使用竹筷子、木筷子。
如果给他换成好的材质的,和蔼可亲的他是会动怒、发脾气的。
建国之初的一天,毛主席对当班的卫士们说:“今天中午,我要招待几位,在和平建国中,作出特殊贡献的贵客,请你们早准备一下。
”毛主席请客,请卫士们做准备(图像)毛主席很少留客吃饭,更是很少亲自吩咐工作人员做什么提前准备。
这次,竟然如此重视,说明来的客人有些不同一般。
毛主席离去不久,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来了。
他仔细地询问了相关准备工作,做了进一步要求,并特别嘱咐卫士李家骥:“要让厨师多搞几个像样的菜;餐具也不能马虎,可去招待科借点高档的。
”李家骥一听,边摇头,边有些为难地说:“杨主任,你知道,主席是反对讲排场、摆阔气的。
”杨尚昆听后,微笑着说:“我当然知道咱们主席的习惯,但这次可以例外。
不然,那些贵客会认为我们不拿他们当回事,笑话我们。
”说完转身离开了。
杨尚昆(图像)随之,李家骥将杨尚昆的要求,向卫士长李银桥作了汇报。
李银桥听后说:“杨主任都这么要求了,客人又是那么重要,我们就照办吧!”于是,两个人一道去招待科,说明了情况,借了些新餐具。
其中,就有靓丽、白净、雅致的象牙筷子。
在大家紧锣密鼓地准备饭菜的过程中,毛主席突然来到了餐厅。
当他发现了餐桌上摆放的象牙筷子后,和蔼慈祥的面孔陡然间沉了下来,随之怒气冲冲地说道:“这些象牙筷子哪里来的?谁允许你们摆上的?赶快撤换掉!”这时,李家骥赶忙来到毛主席面前,低声解释道:“主席,这是从招待科借来的。
”“不管是从哪里来的,叫你撤掉你就撤掉!”毛主席皱着眉头,不耐烦地说。
毛主席要求撤掉象牙筷子(图像)李家骥不敢继续说什么,只好听命撤下了象牙筷,换上了日常使用的、早已看不出本色的竹筷子。
李银桥得知后,赶紧来到餐厅,见毛主席已经离开,就先安慰了李家骥,随之前往毛主席的办公室,向毛主席作了自我批评,将责任全部拦到了自己身上。
他说:“主席,象牙筷子一事的主要责任在我,你要批评就批评我吧。
当时,我认为主席亲自招待客人,如果弄得不像样,会被那些贵客笑话的。
”毛主席与李银桥(图像)毛主席见李银桥作了自我批评,也语气和缓地说:“这件事,我也有一定的责任,怪我事先没有个明确的交代。
不过,今后不管请谁用餐,都要立足节俭,不能摆阔气。
筷子,一律使用竹筷或者木筷。
”从此以后,不管毛主席在他的居所招待什么样的客人,再也没有出过现如此尴尬的场面。
但在老人家外出巡视工作时,曾又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1956年,因工作需要,毛主席乘专列去广州。
随身工作人员得到通知后,立即为老人家准备相应的物品。
但由于时间紧,未免仓促了些。
行程中,卫士封耀松安排毛主席在专列上用餐时,发现忘了带竹筷子。
于是,他便立即去专列的招待部门借。
可是,那里没有竹筷子、木筷子,只有象牙等材质的筷子。
象牙筷子(图示)无奈之下,封耀松又让毛主席见到了象牙筷子,又引得毛主席大发脾气。
其他同志见状,就极力婉言劝慰毛主席,希望老人家将就着吃完这顿饭。
可是,不管怎么劝解,毛主席就是不动筷子。
这时,封耀松硬着头皮对毛主席说:“主席,要不您稍等会儿,我去服务员那儿借借看?”毛主席听了,半天才出声:“快去吧!”可是,服务员们大多使用小勺,几乎不用什么筷子。
那也不行啊,毛主席等着用呢!在封耀松的一再要求下,服务员们费尽周折,找到了一双早已废弃不用的、粗糙不堪的竹筷子。
没想到,毛主席见了这双筷子后,高兴地说道:“好,好!小封啊,算你将功补过。
”毛主席不但坚持使用竹、木材质的筷子,而且有着自己的见解。
老人家首次出访苏联,第一次在住所用餐时,他左手抓起把叉子,右手拿着自备的竹筷子,很认真地对在场的同志们说:“大家看看,我手中的东西哪样好?”随行翻译师哲说:用习惯了,两样都好;陪同出访的陈伯达说:竹筷子好……最后,毛主席总结说:“我认为筷子好,竹、木材质的筷子最好!”竹筷子(图示)说着,他便掰着手指头,细数起竹、木筷子的好处来:“一是,竹、木筷子经济,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买到,而且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二是,竹、木筷子大众化——中国的老百姓吃饭都用此类筷子。
三是,轻便好带,既不怕丢失,也不怕被盗。
”说到这里,毛主席朗声大笑起来。
在场的同志们也都微笑着,不住地点头。
说老实话,以毛主席的不朽功绩、无与伦比的地位,完全有资格使用那些金银、象牙等名贵的筷子。
然而,老人家一直拒绝使用这些似乎能象征权力、地位的东西,始终将自己看作普通的一员,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这就是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
主要参考文献:《难忘的回忆——怀念毛泽东同志》、《跟随毛泽东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