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很久很久以前, 人们就用直径1mm左右的镀银裸铜线绕制短波收音机的天线线圈, 据说是因为银的电阻率底, 可有效改善灵敏度。
再后来, Hi-Fi界也玩起了镀银线, 据说镀银线的高频响应更好, 更耐听。
据说目前最好的音箱线是单晶无氧铜线再镀5um的银, 很骚。
最近两天抽空优化导线选择, 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无线电》1975年12期maychang:短波线圈用镀银线,那是因为频率高达数兆赫兹,因趋肤效应,电流集中于导体表面相当薄的一层。
中波通常不用镀银线,而是使用多股互相绝缘的线(里兹线)。
音箱线也用镀银线,好像理由不够充份,毕竟最高不超过几十千赫兹。
chunyang:我读大学时弄了一小段可能是机翼指示灯的供电线,大约2.5mm左右的直径,铜芯镀银。
机翼指示灯不存在高频问题,使用镀银导线估计是为了可靠性,银毕竟化学性质不活跃。
楼主回复chunyang:你牛x, 把我这个贴子的目的给提前暴露了。
短波高频段以24MHz为代表, 对铜的穿透深度为13.59um, 对银的穿透深度为13.08um, 在1mm的线径上, 表层到5um深度的范围内, 这一环状带的电流为整跟导线电流的31.5%, 而银的电阻率只比铜小7.43%, 也就是说镀5um厚的银的话, 整跟导线的交流电阻会降2.34%, 约0.2dB, 意义不是太大。
由于电流主要分布在表层, 当半径远大于趋肤深度, 可视交流电阻反比于线径, 也就是说1mm铜线镀5um厚的银, 总直径1.01mm, 其效果与1. 024mm的铜线, 导线的公差都比这24um大, 我干脆选1.1mm的线径得了, 绝对比1mm铜线再镀5um银还要好一些.所以, 我觉得粗导线镀银的意义在于防锈(氧化). 而非改善趋肤效应(作用有那么一点点, 但不明显)镀银线一般镀层不超过5um, 按5um计好了。
楼主:1mm的纯铜线, 直流电阻 0.0223欧, 24MHz交流电阻0.509443欧1mm的纯银线, 直流电阻 0.02063欧, 24MHz交流电阻0.4934欧把整跟铜线换成银线, 交流电阻也仅仅降低 3.15%, 镀一点点就能起到一半的作用。
这么说来, 镀银音箱线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 防氧化啊, 不过厂家太不地道了, 非要说是为了改善音质。
maychang:以前见过苏联生产的短波线圈,是瓷制的,表面有螺旋槽,槽里镀了一层银(也许是烧结工艺,不敢确定)。
这层银的厚度不到0.1mm,因为线圈的引线焊接时,如果焊锡未完全凝固就拉了导线,银层就会剥落,剥落后即可看出银层厚度。
在瓷制骨架上镀银作为线圈,据说是为了减小电感量温度系数,因为瓷的热膨胀系数非常小,线圈尺寸稳定。
这么薄的导体,显然是利用高频下的趋肤效应。
楼主回复maychang:瓷的膨胀系数为铜的一半, 用于固定银层线圈确实可获得较稳定的电感器, 不过无线电用的瓷的介电常数为空气的6-8倍, 分布电容会比较大. 0.1mm的厚度足够了, 在趋肤效应作用下, 那怕厚度无穷大, 大部份的电流也在表层走, 过多的厚度只是浪费.不过上面也有数据对比, 银的高频电性能也就比铜提高3个百分点, 并不明显, 七八十年前的指针仪表很难区分开来。
shihuntaotie:音箱线不吹,咋卖高价?maychang:据说改变瓷土配方,加入某些特殊材料,可以使瓷的热膨胀系数很小。
详情我不大清楚,当初也是在杂志上看到的。
不过我觉得这种事情可能性很大,不同陶瓷材料做的电容器,其电容量差别很大,主要是介电常数差别很大。
那么改变配方,也有可能改变热膨胀系数。
cyq1245:从电磁上说越低的阻抗,越好的信噪比,接着就吹。
对我而言,只需要镀银的比镀镍的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