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泥涂《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襄公·传三十年〉~680~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
有与疑年,使之年。
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
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
」吏走问诸朝。
师旷曰:「鲁叔仲惠伯会郤成子于承匡之岁也,是岁也,狄伐鲁,叔孙庄叔于是乎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
七十三年矣。
」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
」士文伯曰:「然则二万二千六百有六旬也。
」赵孟问其县大夫。
则其属也,召之而谢过焉。
曰:「武不才,任君之大事,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谢不才。
」遂仕之,使助为政。
典故简释泥涂春秋时为杞国筑城的晋国役卒中,一个绛县老人自称已活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晋卿赵孟为老人“辱在泥涂久矣”而道歉,并加以任用;后因以“泥涂辱”喻指屈居下位。
作者诗句刘长卿本持乡曲誉,肯料泥涂辱。
杜甫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涂。
【例句】 ①本持乡曲誉,肯料泥涂辱。
(刘长卿《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1552)这里借以对于群滞沉下僚表示同情。
②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涂。
(杜甫《赠韦左丞丈》2388)这里以绛县老人自喻,谓年老位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