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是华南地区广东省南部的主要城市,紧邻于香港北侧。
深圳是中国的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经济特区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快速地外商投资形成了深圳充满活力的经济环境,同时也造就了深圳的现代城市景观。
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在2011年被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加强统筹规划、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总部经济。
前海湾鸟瞰效果图中粮集团亚太区总部位于深圳市前海合作区,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是由一栋180米和一栋200米的塔楼组成的总部办公项目。
项目基地位于前海湾附近,但前方现有高楼林立,大范围地阻挡了望海景的视线;基地东侧毗邻城市绿化带和公园。
场地规划在场地规划上,地面层通过分离机动车动线与人行动线,使场地入口更为清晰,可达性增强。
横跨道路的高架桥联通相邻地块,而星罗棋布的地下商业网络直接通往地铁中转站,商店、餐馆和公共交通触手可及。
场地内部景观以绿植为主,既呼应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又利用了“海绵城市”的策略改善城市环境。
场地总平面塔楼布局在塔楼布局上,将两栋塔楼互相垂直布置,尽可能多地赋予塔楼最佳的绿化景观和前海湾视野。
两栋办公塔楼采用偏置核心筒布置,最小化了两栋楼之间的对视问题,并优化了视野。
而每栋塔楼由三个单独的柱形构成,将整体体量打碎成较小的垂直条,使得体量看上去比较细长。
两个矩形条平行于基地,而第三个矩形条则成角度以允许更佳的景观视野。
塔楼体量概念分析高效的办公空间项目本身是一个超甲级写字楼,服务对象都是高层次的客户人群,所以办公空间在设计时率先考虑高大明亮、无柱通透、灵活分隔等因素,高层次的客户更加看重于设计的精致、技术的先进,以及具有高效的竖向立体交通核,追求更为舒适、独具创意的内、外配套环境。
两栋塔楼均采用了偏置式的核心筒和推移体量,最小化两栋楼之间会产生对视的矛盾,并且优化每一栋楼的景观视野。
偏心筒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塔楼的方向性,增加了租户的价值,为较大进深的租户提供面向可视走道和公共绿化空间的机会。
两个拔高的塔楼体量利用形体组合强化双塔的一体性,形成相互对话的和谐关系。
在建过程实景图在建过程实景图高端的企业总部除了写字楼的功能之外,项目今后还作为高端企业的总部办公。
在两栋楼的顶部,通过打造6~10层的内部中庭空间为企业总部营造一个动态、丰富的社交场所。
该中庭设计创造性地诠释了深圳当地关于挑空区域的规定导则,将所有允许的挑空区域集中在一个独特的大型空间里,而总部楼层则直接通向这些中庭,旨在半空中创造出一个灵活动感的“城中村”概念。
中庭边缘的不规则连接进一步强化了“村庄”的概念,使楼梯和会议室相互连接,点缀中庭,促进总部内部员工之间的协作互动。
中庭的玻璃采用高透玻璃,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边界,将“城中村”整体融入了前海热闹纷呈的大环境中。
企业总部概念设计手绘稿企业总部概念设计手绘稿“城中村”意向效果图在建过程实景图在建过程实景图先进的幕墙体系两座塔楼的幕墙系统均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节能设计。
外墙采用双层LOW-E隔热玻璃单元,减少了传热和直接太阳辐射。
部分立面区域添加了彩釉玻璃,增强了遮阳效果,并有助于降低整体能耗。
每个办公室都设置了开启扇,利用垂直金属格栅作为屏障,即使在建筑自然通风的情况下,也能为室内进行遮阳。
这些垂直金属格栅突出玻璃表面300毫米,为相邻的透明玻璃板块提供了有效的竖向遮阳,而不影响使用者获取自然光和通风的需求。
塔楼还经过优化的机电系统达到中国绿色建筑二星的标准。
塔楼幕墙类型图解标准幕墙体系透视标准开启扇节点在两栋塔楼的顶部分别是两个宽42米高36米和宽30米高52米的通高中庭空间,中庭部分的外围护结构采用了双向拉索幕墙的特殊技术。
精致的索网体系配合高透的玻璃幕墙使两栋楼顶部的中庭空间犹如两个巨型的取景框,将前海湾独一无二的海景资源一览无遗。
在塔顶进一步打开,充分利用深圳温和的气候条件,提供空中户外平台,为企业总部的特性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
中庭效果图索网幕墙施工过程实景图在建过程实景照片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