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古代士兵头盔上的“枪尖”非虽然突兀,但是这却是实战经验的总结。
这种枪尖型头盔早已充斥着我们的影视作品,但是我们却不懂得枪尖有什么功能,难道单纯是为了好看吗?很明显这种设计也不是很好看,尤其是清朝头盔那种高耸的枪尖造型头盔,几乎没有审美可言。
要说功能性也也难以描述,人类的攻击方式一般都是手脚,战场上没人会把脑袋当成攻击手段吧,直接拿头盔上的枪尖拱死对手吗?看完才能知道头盔这样设计是非常有精巧的,并且实战作用很大!“避雷针”头盔纯属搞笑?枪尖式头盔的具体起源非常模糊,没有具体的证据表明在哪个朝代,在很多清代盔甲上比较普遍,并且还呈现出越高级的盔甲,头盔上的枪尖就越长了。
清代的高级头盔看起来很像是避雷针,并且还会有很夸张的装饰,并且还会加上类似枪缨的毛,确实很像将红缨枪锯断了装在头盔上。
这种设计似乎只存在于明清时期,在更早的汉唐时代似乎并没有普及,汉代头盔风格明清头迥异。
汉代士兵一般都会用鸟类羽毛来装饰头盔,不同的兵种会有不同颜色的羽毛来分辨,这样也算是为方便指挥了。
可是这一时期并不是所有士兵都会有羽毛装饰,很多士兵都是只有头盔而已,不是士兵们不想加羽毛装饰,而是安装难度太大了。
在头盔上安装羽毛需要有一个专业的配件,而汉代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当中,士兵们所用的头盔都是“多瓣札盔”。
这种头盔使用铁甲片或者髹漆皮甲用绳子编连到一块,这种结构是很难加装配件,与其说加装难度大,倒不如说完全没有装的必要。
普通士兵的装备还是要以实战效能为主,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完全没必要,但是再一些礼仪性质强一些的士兵会用盔羽。
比如皇帝的羽林军就会佩戴盔羽,所谓羽林军这个称呼可能就是由此而来,当然这只不过是我个人判断而已,可能就是盔羽成林的军队吧。
完全没有枪头盔的影子,就算后期来到武力昌盛的唐代,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有这种装备,这可能是因为武备继承了汉朝的原因,而汉朝承继这秦朝武备,所以从根上来讲这些时代都没有这种装备。
那么这种风格很有可能是从汉地之外流传进来的,观察一下元代之后的朝代,就能清晰的看出来已经出现了这种风格的头盔。
明代很多头盔出现了这种特征,锻造一体头盔上面竖着一支形似枪头的装饰品,这一点在《出警入跸图》中有很好的展现。
不仅将领会有这种装饰,其它精锐骑兵也会有枪头盔,此后清朝承继了明朝这一形制,所以清朝的盔甲样式也会有这枪头盔,但是具体精致程度远不如明朝。
清朝主要就是布面甲,制造成本很低,并且对工艺要求也不是很高,相当于明朝盔甲的简化版本。
那么这种枪头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枪头盔虽冗杂,但有大智慧枪头盔主要作用当然就是辨识度了,不同兵种佩戴不同形制或者不同颜色的枪缨,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了是哪个兵种。
功能类似秦汉时期的盔羽,用来增强指挥调度的效率,并且还能通过盔缨来分辨敌我,相比于盔甲罩袍和其他高成本辨识物品而言,盔缨的成本就很低了。
除下这两种功能之外,枪头其实也能增加头盔的防护力,因为头盔最脆弱的地方其实就是盔顶,这里一旦遭受攻击,力量无法得到很好的分散,只能用硬碰硬的方式来抵挡。
但是,头盔出于实用性的考量,一般都是比较薄的铁皮,在厚重的刀刃面前确实难保万全,尤其是应对专业破甲武器。
宋辽时期可都是重装战士,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有非常精良的盔甲,所以这一时期的武器形制相较于从前有很大不同。
宋代之前的冷兵器一般都是窄刃长身,比如汉代的环首刀和唐代的横刀,可是到了宋代刀的形制却变成了宽厚短平。
宋代的手刀就是很好的例子,厚重的刀身加上平头无锋的造型,其实非常利于破甲。
平头刀虽然失去了刺击功能,但是却换来了无与伦比的劈砍性能,尤其是平头下部的直角部分,可以很轻易的“凿”入盔甲。
为了更方便的实现这种功能,有些宋刀还会做成内弧造型,就是为了增加凿击的威力。
这种刀对付头盔非常合适,具体效果参考菜刀砍铁盆,砍中间几乎一砍就穿,把铁盆想象成头盔就行了。
这个弱点非常致命,因此我们的祖先想了各种办法来弥补缺陷,但是有不能将头盔做的很重,那么如果在顶部加上一个尖角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武器劈砍到顶部之后会被尖角的角度滑倒非中心位置,那么头盔就变得难易击穿,同时也能将劈砍的力道化解掉一部分。
这种原理有点类似现代坦克的倾斜装甲,通过角度来增强关键部分的防护力。
这种利用尖头设计不仅我们会用,在遥远的波斯也有类似的风格,尖顶盔的魅力还是蛮强的。
只不过后期随着热武器的普及,明清两代的尖头盔也逐渐演化成了仪仗用品,成为了展示身份地位的物品。
所以,尖头盔的形制变的有点夸张,甚至演变成了好像枪头一样,并且连接杆也加长了好多,看起来就像头盔插了一根天线一样。
这一点明代《出警入跸图》也有很好的展示,越是等级高的军官,盔甲和罩袍的颜色就越发鲜艳,同时尖顶也会越长。
清代则是直接继承了明朝的长尖顶头盔,只不过在细节上有区别,比如明代都是偏圆润的头盔,而清代的则有点类似茶壶,头盔有很明显的棱角造型。
尖顶盔沿用到一战尖顶头盔看似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产物,人类完全进入热武器时代就应该被淘汰,但是事实却是非但没有被淘汰,反而还受到了重视大量装备。
比如德国在一战时期配备的头盔,最鲜明的就是顶部的尖角,这可是当时德军的制式装备。
一战结束之后尖顶盔也未被全部淘汰,在诸多想国家的仪仗队当中仍有装备,只不过早已不是实战器具,头盔上一般都有精致的纹路,和各式各样的徽章。
看来喜欢尖顶盔的不止我们,全世界主流文明好像都有类似产品。
结语这种形似长枪头的盔顶可能也是有杀伤力的,试想一下如果你身处战场之上手无寸铁,一时间有找不到武器,那么使用头盔上的尖刺几乎成为了你唯一的选择。
从某个方面来讲,这种尖顶盔可能也算得上是士兵最后的武器了吧!参考信源:百度百科收录的“亚述尖顶式头盔”相关词条故宫博物院发布的“古代甲胄源流与康熙帝大阅甲”百度百科收录“普鲁士军盔”的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