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中断中断是指在CPU正常执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内部或外部事件的触发,导致CPU临时中止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
在中断发生时,CPU会保存当前程序的相关信息(如程序计数器、寄存器状态等)到栈中,然后转而执行与中断事件相关的中断服务子程序(也称为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服务子程序是为了处理特定的中断事件而编写的代码,它会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读取输入设备的数据、处理定时器事件等。
当中断服务子程序执行完毕后,CPU会从栈中恢复之前保存的程序信息,然后继续执行被中断的程序,即中断返回。
通过中断机制,CPU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各种事件,而不会因为等待事件完成而浪费时间。
中断的引入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多任务处理,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地使用中断,CPU可以在处理一个事件时,不必等待其他事件的完成,而是可以立即响应和处理更紧急的事件。
这样,计算机系统可以更高效地利用CPU的处理能力,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举个例子来说明中断的作用:假设计算机正在执行一个程序,同时有一个外部设备发送了一个中断请求,比如键盘输入或者鼠标点击。
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CPU会继续执行当前的程序,而无法及时响应用户的输入。
但是有了中断机制,CPU可以立即中断当前任务,处理来自键盘或鼠标的输入,然后再返回到原来的任务中继续执行。
这样,计算机可以实现实时响应用户的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2.中断类型中断的检测2.1.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