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今天一起来认识元钧窑“小宋自造”香炉“佼佼者”“巅峰之作”“最高制作水准”这些高度评价都指向这件釉色朦胧、器型硕大的香炉它何以代表元代钧瓷?浓厚的天青釉为何斜着流?落款中的“小宋”又是谁?钧窑瓷器之最:打破“钧不盈尺”旧框钧窑,始于唐盛于宋起源于今河南禹州附近位列五大名窑之一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盛誉因烧成条件高成形和烧制工艺限制较多宋代钧瓷高度均不超过一尺(33.3厘米)△钧窑“小宋自造”香炉与常用18.9升饮用水桶尺寸比较这件元代香炉传承历代技艺结合粗犷大气的审美风格打破了高度“钧不盈尺”的旧框口径25.5厘米,高42.7厘米是现存最大最完整钧窑器物为元代钧窑瓷器中的代表学界认为这是一件中原产外销瓷而这件香炉的出土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在元代也是贸易繁荣的丰州它见证了历史悠远的民族融合也印证了文化的自信、开放与互鉴天青釉的“淡妆浓抹”美得不可方物说起这件香炉的美都跟这天青釉有关一是美在浓釉垂流经过兽纹装饰的“朦胧”与“露骨”△香炉两侧的兽形耳△香炉颈部的三只麒麟口沿至肩部两侧装饰有兽形耳颈部雕刻有三只麒麟正面两只呈对称分布两者中间为题记背面一只“行走”于瓷器的后颈部正中腹部装饰兽面铺首衔环纹和兽面纹△香炉腹部的兽面铺首衔环纹值得注意的是烧制过程导致香炉的釉面厚度不同特别是兽纹装饰等局部轮廓虚实相映釉厚之处纹路略显模糊此为“朦胧”而露出胎骨之处则更为清晰地展现了麒麟足部、兽面、衔环等更多细节此为“露骨”△香炉露出胎骨位置示例天青色釉面与露出的土黄色胎骨形成强烈对比又具有铜器的金属质感二是美在天青釉的“多彩”钧窑基本特点是“窑变”成色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不确定的自然变化这件香炉釉色为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乳光釉纯粹、匀净、含蓄三是美在独特的“流云”纹理“小宋自造”香炉采用斜装窑法入窑烧制入窑时两只底足被垫高而呈倾斜状又因施釉浓厚烧制时釉色由左上及右下流于器表流动的釉浓淡不一色彩如水墨画般晕染开来如水流凝滞,如天青流云丰富、清新、明快独特的落款:小宋标记的“知识产权”香炉正面镌刻楷书铭文15字巳(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揭示了这件香炉是“三有产品”△香炉口沿部凸起处15字铭文一是生产日期:己酉年是哪一年?学界普遍认为该件香炉烧制时间为元中期的1309年(己酉年)此时元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瓷器制作等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二是“制造商”:“小宋”是谁?根据学界判断“小宋”即为烧制这件瓷器的工匠有一种说法是“小宋”本无名无姓因原为南宋遗民,人们惯称其“小宋”他烧制钧瓷技艺高超,名噪一时7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仿佛能看到勤劳的“小宋”在完成烧造后骄傲喜悦溢于言表的神情△1999年以钧窑“小宋自造”香炉为图样发行的邮票三是用途和产量“香炉一个”的意思不必多说而单单这一“个”字,倒是有些特别它有别于繁体字而是现在我们使用的简体字这说明在元代,为书写便利民间已产生一些简体字这对于研究简体字发展过程具有重要价值岁月悠悠,钧成大器它出自中原的“小宋”之手在贸易往来繁盛的土地上,被岁月窖藏千百年后,依然显露出自信与开放釉色天青烟雨朦,流云凝彩待“钧”来▌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