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理的需求不再仅限于满足吃饱穿暖,而是要吃好穿好,像服装面料就从实用的“的确良”更替为更舒适的“棉、丝”。
一般来说,棉质的衣服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比舒适且实用的,因此,我们在买衣服或纺织品的时候,都会认定纯棉面料。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同样是纯棉,买回来的质量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有的“纯棉”穿在身上不仅不舒适,还可能会泛红、发痒,质量极差!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纯棉”和“100%纯棉”根本不是一回事,区别太大了!一、“100%纯棉”和“100%棉”的区别在哪?喜欢买纯棉衣物的人,应该经常会听到导购员以“100%纯棉”的字眼来进行介绍,或者网购时,看到“100%纯棉”就觉得是纯棉,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圈套”。
首先根据国家标准制定《GB/T 29862-2013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来说。
里面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纤维含量的表示方法是:仅一种纤维组分的产品,在纤维名称的前面或后面加“100%”,或在纤维名称的前面加“纯”或“全”表示。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买到纯棉的织物,要认准的是“100%棉”、“纯棉”、以及“全棉”这三个标志。
而一旦这些标识前面加了或换了形容词就都不只是棉,换句话说就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纯棉。
比如说“100%纯棉”、“100%全棉”、“棉”都是错误的标识,对于这类产品,说明商品体系管理都没有规范,在选择上完全可以直接pass掉。
另外,还要谨防“原棉”织物。
很多人一看到原棉,就自以为是纯棉,实际上,这两者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纯棉/全棉一般指成品而言,比如成衣,是已经加工后的面料状态。
而原棉则是指原生棉织物仅有一种成分,未经加工的棉花原料。
但是在服装制造业中,原棉一般都会经过纺纱、织造、染色、印花等多个加工步骤,最终变成成衣或面料。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减少起皱、缩水、变形的问题,就会与其他纤维混纺。
也就是说,你虽然买的是原棉,但是到手的很可能就是聚酯纤维(涤纶)。
这里面价格就会相差很大。
经常会在网上看到很多消费者因为这个名称被误导。
而且很多商家打着棉的旗号吸引了消费者,对其解释却是含糊其辞,也就是仗着很多消费者不懂其中的区别。
二、一定要含量是100%才能称为纯棉和全棉吗?另外,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全棉是指含棉量为100%棉的衣物用品,而纯棉则是含棉量为75%-100%的织物”。
实际上,根据GB/T 29862-2013中又规定,产品或产品的某一部分中含有能够判断为是装饰线或特性纤维,且其含总量≤5%时,也可以使用“100%”、“纯”或“全”来表示。
也就是说,棉含量高于95%基本都算是纯棉服装,而棉含量若是低于95%,那就不能称为全棉或纯棉。
而我们市面上大多低于95%的棉含量,打着纯棉的旗帜,卖着纯棉的价格,却没有纯棉的舒适度。
关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看待,别被割韭菜。
那说到棉,其种类也非常多。
因为棉本身就是一种种子纤维,根据长短和粗细可以分为细绒棉和长绒棉。
长绒棉被称为“棉中极品”,品质一般比较高,保暖性、光滑度、耐用性、舒适度、柔软性都很优秀,其透气性是普通面料的5倍,价格也更昂贵,常用于一些比较高端的纺织物当中。
而像我们日常的衣物大多都是细绒棉。
但因为细绒棉的透气性、抗皱性、耐用性都不够高,因此常常会混合一些其他材质来辅助。
像比较常见的混合纺纱棉有:棉+聚酯纤维、棉+氨纶、棉+麻、棉+天丝、棉+桑蚕丝等。
当然了,不同的纺纱棉价格也会不同,其中棉+聚酯纤维的价格一般都比较低,因为不透气、易起球,还没有弹性。
像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的9.9还包邮的T恤,多半就是这种混纱。
比较好点的是棉+氨纶,有弹性、舒适度也还适中。
若是追求更高舒适度的,可以选择天丝或桑蚕丝,但价格也会高一点。
三、网络选购技巧:这3点很重要!最后,也并不是所有东西纯棉的就更好,每种面料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是否要选纯棉的衣服根据自己的需求来。
像婴儿用品、床上用品等选择全棉的材质会更舒适;而像T恤这种消耗品,其实全棉的性价比不高,混纱的反而会更好。
当然了,现在大家的消费习惯基本都是通过网络购物,那如何减小踩雷率以及被割韭菜?答案就是学会看“吊牌”,这可以帮助我们规避掉很多不好的服装。
第一,看合格证首先是看合格证,一件衣服,无论是网上宣传还是实物,都会对产品有一些介绍。
一般来说,一件衣服都会有3张卡片:logo标识、品牌介绍、合格证,源出处比较明确的衣服这3个标牌都比较齐全。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看合格证,合格证就是一个衣服的“身份证”,有了这个证明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