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崧泽小课堂之管钻穿孔

发布:2024-06-10 浏览:68

核心提示: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其中钻孔技术在旧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古人使用尖头钻和琢凿法,可以加工出小孔,用来穿系或装饰。但是若要加大孔径,实心尖头钻就无可奈何了。石斧2004年,崧泽遗址出土一件马家浜文化石斧,它器形厚重,窄顶宽凸刃、钝锋,初看似乎平平无奇。但当考古学者细看起斧身上部用来穿绳捆缚装柄的大孔时,发现事情并不简单。这个穿孔不仅直径大,孔的内壁还有明显的从两侧器表逐渐向内收小的趋势,并在中间形成一圈中脊,从截面看形似“蜂腰”,在这“腰部”还可以辨识到旋磨痕迹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其中钻孔技术在旧石器时代就已出现。
古人使用尖头钻和琢凿法,可以加工出小孔,用来穿系或装饰。
但是若要加大孔径,实心尖头钻就无可奈何了。
石斧2004年,崧泽遗址出土一件马家浜文化石斧,它器形厚重,窄顶宽凸刃、钝锋,初看似乎平平无奇。
但当考古学者细看起斧身上部用来穿绳捆缚装柄的大孔时,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这个穿孔不仅直径大,孔的内壁还有明显的从两侧器表逐渐向内收小的趋势,并在中间形成一圈中脊,从截面看形似“蜂腰”,在这“腰部”还可以辨识到旋磨痕迹。
这几方面特征,指向了一种先前认为最早要到崧泽文化时期才出现的石器加工技术——管钻穿孔,这件石斧的出现,让这一发明的“专利权”前溯几百年,归马家浜文化先民所有。
马家浜文化凸弧刃石斧(2004年青浦崧泽遗址出土高10厘米,刃宽6.9厘米)管钻穿孔的方法是用竹管或其他空心管具紧顶在穿孔的位置上,不断地加沙加水,旋压研磨而成,在这过程中钻管自身也会逐渐磨损变小,而较厚的石器需在反面相应的位置上对钻,两头“开挖”,在中间“贯通”,因此经常会看到孔内的脊线或错层台阶。
管钻的发明,相对尖头钻穿孔显现了很大的先进性,研磨接触面减小,速度加快,最重要的是可以高效地钻大孔,这就为后续的良渚文化玉礼器——琮、璧等的创制做好了技术准备。
至于管钻取下来的“芯料”,不必担心浪费,古人自会将它做成其他小件玉石器,物尽其用。
管具对钻孔壁上的旋痕和脊线(玉璧 福泉山遗址出土)资料: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责编:胡小凡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鞍钢股份取得无缝管穿孔顶头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延长顶头使用寿命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