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热扰胸中、水在胸胁、热解在里、热水互结,这些不同病理因素发生在不同部位,并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最终形成了复杂的疾病模型。
本章节,我们看看医圣仲景如何区分这些不同病症。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136每每解读伤寒条文,必备恭敬之心,这种恭敬并非是因为医圣仲景之地位,而是医圣仲景在伤寒条文中给我们展现出来的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高超的诊疗技术。
本章节条文,我们来看看又能学到医圣仲景的哪些宝贵治疗经验!人体疾病千千万万,但涉及胸腹交界区的疾病最为复杂,原因在于该区域涉及的脏腑经络复杂、疾病虚实寒热易变、症状特征类似难明等。
医圣仲景的伤寒条文和历代医家认识,均认为结胸证是邪热与痰水互结于胸膈,所以其病理因素包括两点,即邪热与痰水,二者缺一不可。
医圣仲景在条文中就明确指出,若是患者伤寒十余日,单纯热结在里,没有与水结,且伴有少阳系统的往来寒热,说明非是结胸证,而是阳明少阳合病,应该使用大柴胡汤治疗。
条文开始,医圣仲景讲述了单纯热结在里,非是结胸证,那么水结在里,是结胸证吗?医圣仲景告诉我们,若是水结在里,没有大热,即没有类似阳明系统的一种邪热,那么这也不是结胸证,只能说是水结在胸胁。
若此时患者有“头微汗出”,说明内有邪热,即水饮与邪热结于胸中,可以判定为结胸证,使用大陷胸汤治疗。
条文学习到现在,我们以“结胸证”为核心,结合前人论述,进行发散思维,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邪热与痰水结于胸膈,乃是结胸证;单纯邪热在胸膈,乃是栀子豉汤针对的一种病机;单纯痰水结于胸胁,是十枣汤针对的一种病机;若是邪热结于中焦,少阳枢机不利,则是大柴胡汤针对的一种病机;至于太阳之病传变至阳明或者少阳系统,则是另外一种治疗方法。
伤寒悠悠传千载,仲景之意后人知,在圣人光辉的庇护之下,愿仲景理念传播更加广泛,造福更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