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43天,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与精心照护下,3月13日,新生儿“肉肉”终于迎来回家的日子。
出院时,“肉肉”纠正胎龄达41周,体重为8斤,是出生体重的9倍,不需要吸氧,自己吃奶良好,各项生命体征均稳定。
这是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创造我国救治存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纪录,接近世界上目前存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纪录。
2023年10月22日,胎龄只有21周4天的超早产儿“肉肉”提前129天来到这个世界,而足月婴儿的标准妊娠期是40周(280天),其存活率为“百分之零”。
出生时“肉肉”体重仅有450克,不到一瓶矿泉水的重量,全身皮肤透明呈胶冻状,大腿只有成人的手指一样粗,整个人还没有成人的巴掌大,救治难度极大。
小“肉肉”被立即转移到预热好的复苏台,新生儿科医护复苏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温柔”操作——保暖、薄膜覆盖、戴帽、摆正体位、连接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药。
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为后续的成功救治打下良好基础。
复苏成功后,“肉肉”被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一步救治。
尽管医护团队悉心照护,但因“肉肉”胎龄太小,皮肤娇嫩,免疫力低下,还是出现了败血症。
医护团队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把宝宝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和妈妈的第一次拥抱3月13日,“肉肉”终于迎来和家人团圆的时刻,此时的他已经长成8斤的大“肉肉”,是出生体重的9倍。
从开始的熬过1天、熬过1周再到熬过1个月,孩子不知不觉在医院度过了143个日夜。
转自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