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语》中有记载,唐朝诗人曹松失意南下,将浙江的茶种带至岭南,没成想这茶在岭南长得比浙江还好,便开始教民种茶、制茶,至此算是拉开了广东茶文化的序幕,到了明清时期,当地人无论是朱门,还是柴户都已养成了饮茶汤的习惯。
而这一饮也渐渐的开始为广东的另一种有意思的餐饮形式奠定下了基础,也就是广东早茶。
一盅茶配上两件点心,这是广东早茶在诞生之初的“标配”,因那时早茶的食用对象都是需要快速填饱肚子兼休息的劳工、平民,所以这一盅两件也足够了。
后来有钱人也爱上了这一口,广东早茶才从劳工快餐变成了大众慢餐饮,如今饮个早茶更是可以从早上一直叹到下午。
广式早茶的盛行,让广东各地都涌现出了不少的早茶店,许多外地游客想要品早茶可能多会选广州的茶楼,但其实在广东的佛山、江门、潮州等地也都藏着不少的宝藏早茶店,真材实料,滋味地道,价格也相对优惠。
像这两年爆火的江门就有这么一家开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老茶楼,是很多当地人的私藏早茶店,而且这家店跟现今很多茶楼都有所不同,十分有意思,至于如何不同法,不妨往下看看。
吃点心全靠抢?在江门台山,被称为“小广州”的公益埠有一家名为“公益茶楼”的早茶店颇为有名,引得许多食客纷至沓来,甚至有不少人不惜跨省跨市来一尝究竟。
这家公益茶楼正式售卖早茶已有四十多年的时间,很多生活在周边的台山人都是吃着它长大的,一进茶楼内就会发现不少当地的老台山人悠然的坐在餐桌边喝茶、吃点心、聊天。
这老食客加上慕名而来的新食客,就让炉上的蒸点变成了“抢手货”,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到他们家喝早茶,想要顺利快速的吃上点心,那就要每桌派出一个眼疾手快之人,到厨房去“明抢”。
点心全部码放在蒸屉里,时间一到,点心一熟,厨房的师傅将高高的蒸屉全部卸下火炉,反应迅速的人就已经将手放在点心盘上,火速端走离开,有的甚至都不管里面放的是什么点心,就直接将一整个蒸屉端走。
而社恐、反应慢的人多半只能目瞪口呆、两手空空的站在一旁回想刚刚这两三分钟之间都发生了啥,自己怎么就什么都没落着,并委屈巴巴的等下一锅点心。
不过在公益茶楼喝早茶,也不是一定要抢着吃,只要避开早上九点前的高峰期再去,也是可以安心在座位上点单等待服务人员将餐点推至面前的。
但若是想要体验一把抢着吃的快感,那就一早去占座,再到厨房占个好位置,争取一把抢到自己心宜的点心。
茶位费只收一元?茶位费最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