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秦艽1.中医药研究中药材秦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秦艽具有祛风湿、清湿热、退虚热、止痹痛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 中风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 骨节酸痛和湿热黄疸等。
此外,秦艽也是少数民族用药,蒙古族以花入药, 用以治疗咳嗽、毒热、咽喉热等,藏医用其治疗扁桃体炎、荨麻疹,但大多以花入药,用于痹症、喉痹、水肿、黄水病等。
我国古代秦艽净制工艺主要有以布拭上黄肉毛、黄白毛,洗净、去土、去苗、去芦头、去毛等;切制工艺主要有细剉、剉碎、剉、切、切片等;炮制工艺分为牛乳制、酒制、童便制、炙制等。
牛乳制主要是将秦艽与牛乳同煮或同煎;酒制又分为酒拌、酒洗、酒浸、酒煎等;童便制包括童便浸晒、童便浸炒、童便浸焙等;炙制主要有炙、炙熟、焙等。
2. 现代研究目前发现秦艽药材中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类、三萜、木脂素、黄酮、生物碱、甾体、多糖等类型成分,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保护肝脏、抗氧化等药理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