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油画欣赏:大师梵高代表作品(著名油画梵高)

发布:2024-06-11 浏览:68

核心提示:《在巴黎时期的自画像》,作于1886年《巴黎时期的自画像》1887年44*37.5公分梵高在巴黎明朗自由的气氛中与走在时代尖端的印象派画家交流,使他的艺术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这幅在巴黎时期的自画像,是梵高注视着在巴黎成长的自己时,以新发现的独特技法所画的一幅杰作。与此同时,也能看出尚未习惯城市生活而非常疲劳的梵高,那种深刻忧郁的表情。 梵高在1888年画了这张《像个和尚的自画像》。他向往东方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为了使自己更像东方人,他把眼尾稍微画高。《割耳后的自画像》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

《在巴黎时期的自画像》,作于1886年《巴黎时期的自画像》1887年44*37.5公分梵高在巴黎明朗自由的气氛中与走在时代尖端的印象派画家交流,使他的艺术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这幅在巴黎时期的自画像,是梵高注视着在巴黎成长的自己时,以新发现的独特技法所画的一幅杰作。
与此同时,也能看出尚未习惯城市生活而非常疲劳的梵高,那种深刻忧郁的表情。
梵高在1888年画了这张《像个和尚的自画像》。
他向往东方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为了使自己更像东方人,他把眼尾稍微画高。
《割耳后的自画像》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这幅画就是他在事后所画的自画像之一。
《割耳后的自画像》1889年1月,画布,油彩,51厘米X45厘米,私人收藏 梵高于割耳事件之后,曾画过数张包着伤口的自画像。
这幅画中橙红绿三色产生活泼的色彩效果。
叼着烟斗的梵高神情有些呆滞。
袅袅白烟对画面中因为色彩浓中而产生的压迫感,有减轻的作用。
《自画像》1889年9月画布,油彩,65厘米X54厘米,巴黎奥塞美术馆 这副是梵高最后一幅自画像。
背景使用灰蓝色的连续曲线,产生如旋涡般的效果,画中梵高身着与背景色调一致的服装,木然的神情与变动的背景形成对比。
而他的眼神,就如安东尼.阿得所说的,“能把一个人穿透”一般。
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
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
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
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
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
不同层次的蓝色里,一些节奏颤动的线条,映衬出美丽的雕塑般的头部和具有结实造型感的躯干。
画面的一切都呈蓝色或蓝绿色,深色衬衣和带红胡子的头部除外。
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与节奏的组合,以及所强调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艺术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时候,就能记录下他精神病发作时的样子。
《吃马铃薯的人》 1885年。
是梵高早期的代表作,画中展现了凝重而沉静的气氛。
《盛开的桃花》 这幅画传达出梵高理想中的日本风景,同时呈现春天的喜悦和乐观的情绪。
《日本情趣:花魁》 1887年105*61公分 "巴黎画报"杂志在一八八六年日本特集的封面上刊载了英泉的《花魁》。
梵高将复写纸放在这幅画上描轮廓,加宽外框,并以油彩描绘。
这幅画后来还出现在《唐基老爷》的背景中,可见梵高特别喜欢这幅画。
此外,与另一幅《日本情趣:梅花(模仿广重)》相同,梵高在画面周围画上竹子和睡莲,而原作则没有这些景色。
《四朵剪枝的向日葵》 画中展现的强烈生命力正是梵高的象征《铃鼓咖啡屋的女人》 1887年画布,油彩,55.5厘米X46.5厘米,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梵高用细致的笔触将人物的表情生动的表现出来,前景的笔触及鲜明用色,与背景形成对比。
整幅画是梵高精心营造的结果,作法上与印象派的表现方法相左。
《唐吉老爹》1887--1888年,画布,油彩,92厘米X75厘米,巴黎罗丹美术馆。
该画是梵高在巴黎时期的人像代表作。
人物置于中央,构图几乎对称。
浮世绘图画形成复杂的背景,与前景人物相对照,同时由于画面倾向平面化而产生前缩性的空间感(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44058d0101e9kh.html)《朗卢桥》 1888年,画布,油彩,54厘米X65厘米,欧特娄·克罗勒——米勒国立博物馆 这幅画可以说是梵高的色彩实验,整张画在三原色调的展现下,达到画面平衡和谐的效果。
光影的感觉在画中不太明显,全然以颜色为主导。
《收割中的田园风景》1888年,画布,油彩,73厘米X92厘米,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这幅画采用较传统的写实风格,整个画面笼罩在暖色调中。
远景的处理,使得画面产生平远的效果。
《昂格拉桥》 1888年5月 《播种者》 1888年6月,画布,油彩,54厘米X65厘米,欧特娄·克罗勒——米勒国立博物馆 梵高使用了强烈黄蓝对比色来表现夕阳下的麦田景观。
开阔的前景和紧实的背景,呈现出后退延伸的效果。
农夫的姿态和位置与地面上的土沟,形成上下动势的平衡。
《阿尔地方的花园》1888年7月,画布,油彩,95厘米X73厘米,私人收藏 这幅画可以说是梵高的又一色彩实验。
梵高简化物体的构图,直接将油彩点绘在画布上,表现出花园五彩缤纷的景象。
《夜间的露天咖啡座》1888年9月,画布,油彩,81厘米X65.5厘米,欧特娄·克罗勒—米勒国立博物馆 本幅画的笔触相当准确,这是梵高细心观察的结果。
黄橙的灯光和深蓝的夜空相互对比,视线沿着咖啡棚和座位向后延伸,使画面产生纵深感。
梵高曾说这是一张不用黑色的夜景图,他成功的运用色彩来表现夜间户外写生的效果。
《夜间咖啡屋》 1888年9月,画布,油彩,70厘米X89厘米,耶鲁大学画廊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
这绝不是一个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种简单的反应。
他写信给弟弟提奥的信,是一个艺术家写出来的最动人的故事。
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觉力,这种知觉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应。
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获得效果,这种效果是通过黄色或蓝色来取得的。
虽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观念用来表达对于人物和自然的爱,及其表现过程中的愉快,但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
”《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
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
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
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
作品预示了超现实主义用透视作为幻想表现手段的探索,但是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罗纳河畔的星夜》1888年9月, 画布,油彩,72.5厘米X92厘米,私人收藏 梵高再次尝试夜景之作。
天空的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互相呼应。
这种光线的处理方式,反应了梵高独特的视觉美学。
而画中使用分色性的笔触,可以上溯到《塞纳河及大杰特河桥》的作法。
《黄屋景色》1888年10月《梵高的卧室》 1888年10月, 画布,油彩,72厘米X90厘米,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梵高梦想创建一个艺术家之家,而将自己的住处搬到摶莆輸。
这是在等待高更到来之前所画的梵高卧室。
此时已定居下来的梵高,之所以画出自己的房间,主要是想让弟弟西奥看到他目前的生活情况。
朴素的床、椅子和洗脸用具等,都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画中的空间与他的风景画处理的方式相同,都采用后退空间感。
色彩对比鲜明,让人产生愉悦感。
《红色的葡萄园》1888年11月,画布,油彩,75厘米X93厘米,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
本幅画呈现梵高惯用的深远空间感。
他用红色来描绘葡萄树,极具表现性。
这幅作品与高更的《葡萄园收割》相互呼应。
梵高还将画中的阿尔农妇,画成布列塔尼亚地方的装扮。
这幅画也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作品。
《高更的椅子》 90.5X72,1888年 表现椅子的主人高更离去后梵高的寂寞和孤单。
放在空椅子上的书意味着巴黎的艺术界,并且暗示高更的行踪。
高更对梵高而言,就像是这张画中所表达的,是黑夜里的明灯。
然而就在梵高画了这张画的同时,两人的关系亦宣告结束。
《梵高的椅子》1888年12月,梵高于1888年12月画了自己和高更的椅子, 这张是《梵高的椅子》,画中充满了孤寂的气氛。
《向日葵》1889年1月,画布,油彩,100厘米X76厘米,东京安田水灾东乡青儿美术馆 梵高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中,他用简练的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
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
这幅画被认为是梵高在黄色小屋里画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鸢尾花》 1889年5月,画布,油彩,71厘米X93厘米, 美国马利布·保罗—盖提博物馆 本幅画是梵高到圣雷米之后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
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左方的浅蓝花相呼应。
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者视线。
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
《静物写生》 1886年作,画中除了插着康乃馨的花瓶之外,还有葡萄酒和酒杯。
《浮世绘之仿作》 布面油彩,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这幅画是模仿歌川广重的名作《名所百景·龟户梅屋铺》。
梵高十分迷恋浮世绘中鲜明的色彩运用及平面化的空间感,这对他后来的创作有相当大的影响。
《柏树中的麦田》1889年6月,画布油彩,73厘米X93.5厘米,私人收藏。
圣雷米时期的梵高,将创作重心转移到形体的表现。
本幅没有鲜明色彩的对比,取而代之的是曲线所构成的扭动形体。
《星夜》1890年6月,画布油彩,73.7厘米X92.1厘米,纽约现代美术馆。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
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中眩目的奇幻景象。
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
左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
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
梵高的生命就如他作品中的星星,在幽蓝的夜空中独自放光。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梵高300张优质作品合集,让你更进一步认识梵高(梵高作品全部)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