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称通州。
南通是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 、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东抵黄海,南濒长江,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 。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是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涨沙冲积成洲,南通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自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南通市下辖3区、1县,代管4个县级市,面积8544平方千米。
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截至2014年,南通人口平均寿命达80.71岁,南通百岁寿星多达1031位。
2014年5月,南通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认证委员会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长寿之都”。
2018年10月,获评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
南通是“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的发源地,是中国、江苏省重大精神文明先进典型最多的地区之一, [9] 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南通先后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
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南通位列第22位。
人口总量2010年-2016年南通市常住人口及城镇化情况表年份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2010 728.2 407.8 56.02011 728.9 419.9 57.62012 729.7 428.6 58.72013 729.8 437.1 59.92014 729.8 446.27 61.152015 730.0 458.15 62.762016 730.2 470.0 64.4截至2018年末,南通市常住人口达731.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490.50万人,增长1.69%,城镇化率67.1%,比2017年提高1.07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末,南通市户籍人口762.52万人。
全市人口出生率6.9‰,人口死亡率9.1‰,人口自然增长率-2.2‰。
[35] 民族概况南通市为多民族杂居地区,汉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9.7%以上:有少数民族52个,22万余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几的0.29%。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苗族(5589人)、土家族(3120人)、侗族(2901人)、布依族(2209人)、彝族(1475人)、回族(1285人);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869人)、满族(660人)、蒙古族(582人)、藏族(420人)、白族(360人)、瑶族(338人)、傣族(319人)、朝鲜族(281人)、水族(153人)、仡佬族(134人)、黎族(114人)、维吾尔族(113人)、畲族(112人)、僳僳族(109人)。
未识别的少数民族240人。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11人。
[21] 发展特点南通推行计划生育工作较早,针对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1956年10月,南通市卫生局就要求各医院做好避孕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这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人口工作记载;1963年2月,南通地委、行署联合出台了首份计划生育文件。
此后南通各地先后创造性总结出“晚、稀、少”、“两个面对面、一个管理好以及做好流动人口工作”等一系列先进经验。
1972年,南通成为提前8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务院规划的将自然增长率降到10‰以内的地区,较全国实现这一目标提前26年。
由此,南通进入人口红利时期,较全国提前了13年左右。
[36] 人口出生高峰南通人文南通人文 [37]解放初期南通的人口基数就很大,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南通人口总量就达507.32万人,居江苏省首位。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34人,比全省平均水平多267人。
在全国公开批判马寅初《新人口论》和“文化大革命”中“人多力量大”等“左”的思潮影响下,南通的人口经历了两个出生高峰,第一个出生高峰发生在1954年-1958年,第二个出生高峰发生在1962年-1969年,两次高峰期间年人口出生率基本保持在30‰左右,这两个生育高峰分别使人口净增55万人和116万人。
[36] 八十年代初,南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一个重要转折期,尤其是中央《公开信》发表后,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进一步下降,虽然受到前两次生育高峰周期性影响,从1986年起出现了持续时间长达8年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但在从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大氛围下,通过各级政府和广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这次生育高峰峰值远低于前两次生育高峰,净增人口仅36.5万人。
[36] 超低生育水平1982年,南通社会刚刚迈入老龄化之际,生育水平仍处在更替水平之上,虽然八年之后的1990年处于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但南通人口生育水平已下降至更替水平附近,至2000年更是快速下降到1.22。
南通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实现从自然生育更替水平到低生育水平、极低生育水平和超低生育水平三个跨度。
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南通的总和生育率更是降至0.95,只及国家提倡的适度低生育水平的一半。
在国家“十五”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战略时,南通早已进入“超低生育水平”阶段,并一直延续至今,时间跨度至少达15年。
[36] 老龄化较快通州区南山颐养中心通州区南山颐养中心 [38]南通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1982年刚刚成为稳定的成年型人口就开始老龄化。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南通65岁以上老人就有529395人,占总人口的7.2%,与全国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相比提前了17年,比江苏省提早4年。
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高达127万人,占总人口17.4%;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26.4%,老龄化程度居全省首位。
常住人口中少儿抚养比为0.15,老年抚养比为0.24,人口总抚养比为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