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木编辑|观星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埃涅阿斯记》中提到了“极乐世界”,其中描绘了一种“理想景观”:他终于来到了极乐世界,这是一片绿色的福林,一片欢乐之乡,有福人的家。
天宇无比广阔,一片紫光披盖着田野,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太阳,自己的独特的星辰。
有的在操场的草坪上锻炼拳脚,比赛和游戏,或在黄金色的沙地上摔跤。
有的在有节奏地舞蹈,一面跳一面唱歌,这种“理想景观”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刻画,而是一种关于人类生活理想化的描述,在宗教中体现为伊甸园,而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花园。
正是这种理想信念的存在,促使罗马人热衷于建设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之地——花园。
一、罗马花园遗迹现存的罗马花园遗迹主要存在于历代皇帝及公益捐助者建造的私人宅邸、神庙、公共广场。
浴场等建筑中,本文所讨论的私人花园主要归属罗马皇帝、贵族等富裕阶层。
这些花园大多处在私人城市住宅和私人维拉中,通过庞贝、赫库兰尼斯及奥斯蒂亚等城市丰富的考古遗迹。
包括一些私人住宅、园林遗址、壁画、雕刻等,可以了解以上私人花园的基本状况。
除此之外,古典作家对罗马花园的文字记述也有很多,是全方位了解罗马花园的重要参考资料。
拉丁文中描述罗马花园的词汇有很多,如小普林尼在其书信集中介绍花园时曾用过“hortus”、“xystus”、“gestatio”和“hippo-dromus”这几个拉丁词汇。
西塞罗在给安提乌斯写信时曾用“viridarium”表述过花园的意思,这些词汇间没有具体的定义与区别,但罗马人描述“花园”最常用拉丁文“hortus”一词。
该词起源于伊特鲁利亚与农业和园林相关的霍塔女神,人们用这个词表示房屋后面的种植空间,这一空间是沿袭伊特鲁利亚人的居住习惯而流传下来的。
在传统的意大利房屋中普遍存在,是罗马花园的最初模式。
罗马花园便是从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果园、菜园为雏形发展而来。
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关于“hortus”一词的含义已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在公元前五世纪,“hortus”在《十二铜表法》中被当作“家庭的种植空间”和“作为世袭遗产的花园”,表明其含义的逐渐丰富。
此时“hortus”实质上是指作为家庭遗产的农舍、简易厨房花园或在城市住宅里的花园,主要位于房屋后,用于生产活动,这一概念延续到公元前二世纪晚期。
也是在这一时期,罗马出现了许多带有生产性花园的维拉,最早拉丁语中“villa”一词不仅指单一的建筑,也指建筑群,甚至包括建筑群及其周围的土地。
共和国末至帝国前期,“villa”的意义产生变化,指在乡村的建筑,且附带有生产功能的花园,拉丁语也称为“horti”,等于今天英文中的“Villa Garden”,意为“在城郊或乡下的维拉花园”。
西塞罗在书信、法庭演讲、政治文集和哲学著作中多次提及“horti”,强调作为世袭遗产的“horti”开始象征人们的地位和威望,花园成为罗马贵族和精英向社会展示财富和权力的空间。
到帝国前期,随着罗马贵族生活的日益奢侈,维拉建筑区域越来越豪华,装饰性的花园规模不断扩大,维拉不再以生产功能为主,而是成为奢侈享受这种新生活方式的象征。
总之,帝国前期,罗马私人花园指附属于私人宅院和建筑,以观赏树木,花卉和草地为主体,兼配有艺术装饰品、生活设施的户外空间。
二、罗马花园的起源私人花园内部空间交错,休闲空间、生产空间与装饰空间并存,设施丰富,包括柱廊、水池、花坛、雕塑、运动场等。
花园既可美化环境,又能供人观花赏景,同时可进行休息和户外活动。
花园作为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建筑形式,最早起源于西亚,如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显示出其高超的园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审美。
古埃及吸收和发展了西亚的花园文化。
在公元前16世纪埃及十八王朝塞内夫墓穴壁画《塞内夫墓室中的花园》上,描绘了塞内夫河边别墅中花园的状况。
说明这一时期埃及私人花园已发展到一定高度,并已有园艺技术存在。
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受埃及与西亚文明的影响,在园林建设上也颇有建树。
特别在公元前5世纪下半期,希波战争胜利以后,希腊人开始向往东方人奢侈的生活方式,私人花园兴建之风盛行。
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在西亚地区带回大量新的植物品种,使希腊园林得到进一步发展。
根据考古发现,公元前600年左右,罗马城普通居民还住在简朴的伊特鲁里亚式的长方形房屋中,私人住宅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花园。
只在一些乡村农舍中,有用于农业生产的果园、菜园等满足日常生活供给的花园。
而富有阶层的住宅虽然变得优雅、讲究,结构也复杂起来,但不存在私人花园这一空间,此时埃及、希腊的花园还没有影响到罗马地区。
到王政时代末期,罗马的私人花园与埃及、西亚文明类似,基本出现在王室宫殿或贵族宅邸中。
古罗马史学家李维在其著作《罗马史》中,曾提到王政时代末代国王小塔克文的私人花园。
他描述道:这一花园连接王宫,在花园里有罂粟花等植物,这是关于古罗马花园最早的文献记述。
公元前2世纪,罗马在征服希腊后,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希腊化倾向,罗马人在园林建设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希腊园林艺术的一些元素,如柱廊、蓄水池、壁画、葡萄藤等。
罗马花园的建设同样吸收了古埃及和西亚的园艺技术,如罗马曾出现过类似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建筑,人们在高高的拱门上铺设花坛,开辟小径。
台地式花园就吸收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金字塔式台层的做法,而有些狩猎园仿效了巴比伦的猎苑。
罗马在吸收其他民族花园文化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共和国初期罗马人吸收伊特鲁利亚人的住宅设计,在城市中居住在简朴的矩形房屋,房屋空间很小,没有花园空间。
例如在马尔扎博考古发现的罗马街区代表了公元前500年罗马私人住宅的基本样式。
共和国初期,出现了罗马最早带有花园的城市住宅,最早发现的带有花园的住宅在科萨、弗拉盖莱和,这些住宅设计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初的伊特鲁利亚人天井式民宅。
通常被称为中庭式住宅。
住宅的主要空间是中庭,中庭的正中是个炉灶,用来取暖和做饭,上方的天井用来照明和排烟,天井下面有保存雨水的水池。
中庭里有祭物台,用于向家神献祭、接待客人等,中庭后通常有一处封闭式的花园,用来种植鲜花蔬菜等。
到共和国中期,罗马人的住宅受希腊文化影响,开始变得优雅、讲究,结构也复杂起来,出现了城市住宅“多姆斯”。
这一时期,由于城市中的农产品不再需要自给自足,原来的生产性花园便开始设立在城市住宅的中庭之后。
这种“后花园”被称为柱廊花园,柱廊花园一般位于中庭后面,要通过中庭的小走廊进入。
花园周围有列柱环绕,四周房间的墙上布满墙壁画,花园里栽种了各种植物,雕塑等艺术品散布在植物中,花园中心有一个蓄水池或喷泉。
这种设计增加了住宅内的房间,家庭成员的活动空间变大,花园在装饰上更为豪华,但与作为待客空间的中庭区分开。
这一时期的柱廊花园空间较小,比较安静,仍为较为私人的空间。
共和国末期,贵族和富人的宅邸有了较大发展,住宅花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方面,花园也开始成为住宅的主要空间。
此时住宅里的柱廊花园越建越大,有些富裕家庭住宅面积很大,便在住宅里修建多个柱廊花园。
例如,庞贝城发掘的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法翁住宅就有两个柱廊花园。
而有些家庭因为空间限制,就将中庭与柱廊花园结合在一起,柱廊花园便成为房屋的中心区域。
另一方面,花园的装饰日渐奢华,例如,在公元前100年前后,克拉苏在其位于帕拉蒂尼房屋的柱廊花园中,用了6根从伊米托斯山进口的大理石柱子。
这种大理石柱价格昂贵且运输条件苛刻,因此十分珍贵。
同时富裕阶层对私人花园赋予了新的功用,花园逐渐被罗马人视为和平与安宁的地方。
罗马人喜欢在这里享受自己的休闲时光,他们也就在这一时期开始追求享乐。
而贫穷的城市平民在这一时期,住进了多层公寓式住宅,这种多层公寓格外简陋,并没有专属的私人花园空间。
穷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公寓的阳台上摆满绿植,这样坐在窗边可以想象花园带给人的一切快乐。
除此之外他们能活动的花园只有城市中的公共花园。
这些花园一般处在神庙、学校、广场等公共区域。
这一时期,罗马还出现了乡村维拉,维拉兴起于公元前2世纪。
兴盛于共和国末帝国初,是一种以经营多种作物为主、以自给自足为基础又带有某种商品经济元素的庄园。
维拉平时由管家照看,奴隶劳作,主人偶尔到维拉度假,其目的是为了监督维拉的农业生产经营状况,而非休闲娱乐。
最早有记载的乡村维拉花园是大西庇阿在坎帕尼亚的维拉,他在公元前129年左右在这栋维拉和花园里享受他的退休生活。
这座维拉有高高的围墙,花园中有隐蔽的蓄水池用于植物养护,同时配有简陋的居住空间。
共和国末期,随着罗马对外大规模征服的成功,以及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罗马贵族开始广建维拉,并用大量的雕塑及绘画作品装饰着维拉花园。
如罗马的政治家马略、庞培、恺撒等人的维拉并排排列在罗马城旁边的帕拉丁山上。
距罗马约20英里、交通便利的蒂沃利也是风景迷人的维拉区。
在这一带,从诗人贺拉斯、西塞罗,到庞培、克拉苏、布鲁特斯、卢库鲁斯等权贵的维拉比比皆是。
古罗马哲学家、戏剧家和政治家塞涅卡曾评价罗马人:“任何地方,只要有一汪温泉从地下涌出你就要马上去造一所维拉。
任何地方,只要有山环水抱,你都要去造一幢府邸。
陆地已经不够满足你了,你竟把平台和亭榭造到滔滔的海浪里去了。
”罗马人在山间、海滨、等风光旖旎的地方,造了大量带有豪华花园的维拉。
私人花园已成为罗马贵族富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市朴素的住宅发展为带有花园的房屋,维拉由乡村逐发展到城郊,罗马花园也由带有种植功能的“厨房花园”转变为以享乐为主的花园。
帝国前期是罗马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时期,这时的罗马建筑同样进入了繁荣期。
一方面,统治者开始重视城市建设,城市内涌现了大量的公共建筑,有剧院、公共图书馆、神庙、广场等。
另一方面,在私人住宅方面,随着帝国初期罗马社会趋于稳定,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罗马的人口也大幅增长,城市房屋需求量大幅上涨。
私人花园变得更加普遍,带有花园的多姆斯已经成为罗马贵族富人宅邸的标准样式,每个贵族家庭都至少拥有一处私人花园。
这导致罗马城区变得拥挤异常,为了躲避城市喧闹的生活,有钱的罗马人买下了大量意大利乡下和郊区的土地,在这里修建他们的隐居之地——维拉。
他们仿照共和国末期的维拉,在罗马周边地区,如萨瓦英的山脚、阿尔巴诺山地、拉乌冷提努姆、苏比亚科、安托姆海岸及布莱尼斯特、圣姆塞拉等地修建大片的维拉庄园。
除此之外,海滨维拉开始广为流行,例如,小普林尼书信里位于托斯卡纳的维拉便是一处海滨维拉。
这种维拉修建成本很高,但收益可观,利用靠海的有利地理位置,有些维拉主人还在花园内饲养珍稀鱼类,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能出售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人们因此称他们为“养鱼者”。
同时,由于罗马社会的稳定,到维拉度假的生活方式在上层社会格外流行,主人在维拉娱乐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作为主要娱乐空间的花园也逐渐发展起来,空间也越来越大,最后与生产性花园融为一体,成为维拉花园。
维拉花园与早期仅有生产功能的花园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增加了休闲功能,而且占地面积广阔,据普林尼描述,早期用作农业生产的花园甚至比皇帝的卧室还要小。
三、流行的原因随着共和时期罗马建筑的发展,罗马帝国时期花园的规模、形制已经基本定型,并在罗马富裕阶层广泛流行起来。
第一,罗马帝国早期文化上的大融合。
首先伊特鲁利亚对罗马的影响很深,罗马无论在宗教、文化还是建筑方面,都有伊特鲁利亚人的影子。
特别在建筑上可以说罗马人是站在伊特鲁利亚先辈所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次在公元前146年,罗马基本完成对外扩张,成为一个横跨地中海,容纳多种民族及文化的大帝国。
这一时期地中海东部地区已经高度希腊化。
同时一些希腊俘虏在罗马充当着教师、保姆这样的角色,使罗马人学习了希腊人在建筑与艺术方面高超的技术。
应用到自己的花园建设中,特别对希腊的征服过程中掠夺了大量的希腊艺术品,都被富裕阶层收藏在自己的花园中。
罗马在地中海上的扩张不止改变了其建筑水准和艺术品位,罗马城也从一个落后的城市发展成为帝国的心脏。
来自东方和希腊的财富全部汇集着这里,这使罗马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被逐渐改变。
先辈们质朴的生活方式不在社会上广泛流行。
特别是上层社会,炫耀和奢侈成为他们的生活准则,也正因如此,私人花园开始越来越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