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会议指出,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积极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努力发展各种新业态,实现可持续运营。
从国务院会议的发文就可以看到,城中村改造有如下特点:1.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化,区别于棚改。
2.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
——包含准公益性,区别于纯商业化片区开发。
3.高效综合利用土地资源。
——涉及土地开发,区别与老旧小区改造。
要注意的是,城中村改造不同于棚改。
1、土地性质不同:城中村的土地性质为集体用地及宅基地,而棚户区大多为国有土地性质。
2、主导者不同:城中村改造从本质上来说,一直是属于城市更新的一项内容,是以市场为主导的综合性开发: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实施,是市场化的。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进行改造以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和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棚户区的改造是以政府为主导,国企实施,是政策化的。
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的规定,目前的棚户区改造主要包括城市棚户区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国有垦区危房改造。
3、改造范围:此次城中村改造针对的是21个超大特大城市,是长周期的投资,主要是面向集体所有权用地的住宅、工业厂房和商业配套,进行通盘的改造,与保障房及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相结合。
2014年的棚改是全国性的,覆盖大量三四线城市。
4、补偿方式:2014年的棚改是货币化安置。
城中村改造主要是面向超特大城市,有可能是房票安置制度,即以地换房或以房换房。
5、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