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见证过鞋城辉煌的王鑫,如今却正在见证它的落寞。
“(鞋城)以前有7000多户(商户),现在就剩2000多户了。
”王鑫口中的鞋城,更确切的说法,是河南省郑州市的京广路鞋城商圈。
这片位于郑州市京广路与航海路附近的区域,曾密集分布着京广路国际鞋城、金盛国际鞋城、盛祥鞋城、合盛商贸城、现代童鞋城、路华大厦(鞋城)等多个鞋业批发市场,也因此被外界统称为“京广路鞋城”。
当地媒体曾报道称,在巅峰时期的1997年,京广路鞋城商圈的年营业额,曾高达20亿元,在全国鞋类批发市场中,排行第三。
但如今,那样的好光景,再也回不来了。
生意去哪儿在金盛国际鞋城开店20多年的王鑫,曾亲眼见证了鞋城的日渐辉煌。
“就我这么大一个小店(约12㎡),里面都挤了两家(商户),每家的流水每年都在2000万元以上。
”王鑫忍不住向第一财经记者“炫耀”道,想当年,鞋城生意是真好,客户人挤人,除了河南,鞋城的批发业务还向外辐射到安徽、湖北、山西、河北、山东等周边省份,最红火时,凌晨三四点,就有客户赶过来。
过道上人挤人,道路都走不通。
”客户多,商户也多,连店铺也不够用了。
于是,大家就想到了“拼门面”。
一个店铺里,两家商户甚至多家商户同时经营,而且,还都有生意。
但如今王鑫坐在店铺内,眼看到的是空荡荡的鞋城,以及不断对外出租的店铺,不免迷惑:当年的好生意,如今都去哪儿了呢?王鑫以为,是电商抢走了自己的生意。
他说,自己感受到的生意明显下滑,是2015年。
在那之前,每年的营业额,一直都在稳步增长,但到了2015年之后,王鑫发现,一些曾经的老客户,开始渐渐流失掉了,侧面一打听,原来人家生意受电商冲击,也不好干了。
不过,同样在鞋城商圈的合盛商贸城开店的京春秋鞋业创始人马龙,却对此并不认同。
他认为,电商虽然影响了实体,但最根本的,是鞋城的下游客户发生了变化,不能适应变化的一些鞋城商户因此掉队。
马龙说,以前,自己的客户,主要是一些县城、乡镇上开店的夫妻店,以及农村集市上摆摊的摊贩。
这些客户,虽然也关注款式,但更在意的是价格,于是,鞋品齐全、批发价格更低的鞋城,便成为他们的主要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