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朝廷重视文臣,给了更多权利。
于是当时年轻人,都希望能够通过科考,成为文官。
李顺便是一个为了上岸,都快魔怔的青年。
李顺家里不富裕,父亲又走的早,家里只有他和一个寡母。
李母每天日夜操劳,就为了给李顺多挣点钱,让他读书不会那么累。
可是,李顺却不愿意吃苦。
他又不想跟普通百姓一样,每天扛着锄头出门,累死累活一整天,最后大部分收成都进了有钱官老爷身上。
他也想当有钱的官老爷。
所以他选择了读书,读书在当时,是一个底层百姓鲤鱼跃龙门的最佳途径。
可是,读书也苦。
不要说每天要挑灯夜读,还有就是名额有限。
乡试三年一次,每个省平均只录取15名,几乎是十万里挑一了。
这还只是第一步,过了才有资格去会试,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而最大的苦,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