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何种基础形式,框架柱纵向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基本相同。
柱在基础中插筋的数量、直径以及钢筋种类与基础以上柱纵向受力钢筋相同。
柱纵向钢筋在基础中的插筋形式主要分为以下4种情况:1.保护层厚度>5d,基础高度满足直锚;2.保护层厚度≤5d,基础高度满足直锚;3.保护层厚度>5d,基础高度不满足直锚;4.保护层厚度≤5d,基础高度不满足直锚。
如下图。
一、保护层厚度>5d,基础高度满足直锚柱纵向钢筋伸入基础内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laE,钢筋下端宜伸至基础底部钢筋网片上90°弯折,弯折后水平投影长度为6d(d为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小于150mm,见下图。
另外,锚固区范围内应设置非复合封闭箍筋,箍筋直径≥d/4(d为最大纵筋直径),箍筋间距≤500mm,且不少于两道。
二、保护层厚度≤5d,基础高度满足直锚此种情况,柱纵向钢筋锚固方式与类型(一)相同,区别是锚固区范围内应设置非复合封闭箍筋,箍筋直径≥d/4(d为最大纵筋直径),箍筋间距≤5d(d为最小纵筋直径)且≤100mm。
三、保护层厚度>5d,基础高度不满足直锚柱纵向钢筋伸入基础内直段投影长度应满足不小于0.6labE,且不小于20d的要求,伸至基础底部钢筋网片上90°水平弯折,弯折后水平投影长度为15d(d为纵向钢筋直径),见下图。
另外,锚固区范围内应设置非复合封闭箍筋,箍筋直径≥d/4(d为最大纵筋直径),箍筋间距≤500mm,且不少于两道。
四、保护层厚度≤5d,基础高度不满足直锚此种情况,柱纵向钢筋锚固方式与类型(三)相同,区别是锚固区范围内应设置非复合封闭箍筋,箍筋直径≥d/4(d为最大纵筋直径),箍筋间距≤5d(d为最小纵筋直径)且≤100mm。
五、基础柱子四角纵筋伸至底部钢筋网上弯折锚固,其余满足laE即可。
当基础截面尺寸满足直锚条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柱的受压状态条件), 可仅将柱四角纵筋伸至底板钢筋网片上或者筏形基础中间层钢筋网片上(伸至底板或中间层钢筋网片上的柱纵筋间距不应大于1000mm),其余纵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E即可。
1) 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基础高度或基础顶面至中间层钢筋网片顶面距离不小于1200mm。
2) 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或基础项面至中间层钢筋网片顶面距离不小于1400mm。
六、其他需要注意的情况。
1.锚固长度laE计算时应当考虑修正系数,特别是筏形基础、条形基础中的柱纵向钢筋的保护层都大于5d,此时不考虑修正系数基础高度可能不满足直锚,如果考虑修正系数基础高度就满足直锚。
修正系数详见:一次说清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这样做可以节省好多钢筋2.hj为基础底面至基础项面的高度;柱下为基梁时,hj为梁底面至顶面的高度,当柱两侧基础梁标高不同时取较低标高。
3.当柱纵筋在基础中保护层厚度不一致(如纵筋部分位于梁中,部分位于板内),保护层厚度<5d的部分应设置锚固区横向钢筋。
本文引自”工程质量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