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今天,一起走进云南大理,看古老的国家级非遗——白族扎染技艺,如何把天空与洱海的湛蓝纯澈染在布上、穿在身上。
白族扎染被称为“不用针线的刺绣,不经纺织的彩棉”,具有上千年历史。
传统的白族扎染主要以蓝白两色为主,采用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用针线缝扎出图案后,再浸入板蓝根提取的汁液中,经浸泡、蒸煮、晒干、拆线后,一块蓝白颜色交织的白族扎染便呈现在眼前。
段银开的扎染作坊里,扎染师傅正在教前来体验扎染技艺的大学生制作扎染。
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在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段银开一直致力于白族扎染的技艺传承工作。
她和家人先后在村里开办扎染作坊、建立扎染博物馆、持续举办扎染培训班,用匠心守护传承着扎染技艺,让越来越多人看到了白族扎染的独特魅力。
段银开家的扎染博物馆里展出的扎染壁画。
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为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段银开的扎染作坊产出的扎染颜色也变得更加多元,但朴素大方的蓝白色扎染,依然占据主流。
如今,走在大理的大街小巷,白族扎染店随处可见,用扎染制作的服饰、手提包、工艺品等,深受游客喜爱。
扎染技艺在时光中因美而兴、焕发新生。
正在晾晒扎染的段银开。
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